创新的热土——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成为最佳创业平台
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家俱乐部活动
国家大学科技园战略是我国创新的一面旗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培育一批知识和智力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此,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在全国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
18年来,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发展之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激活闲置科研资产的“原动力”
“创新大家都认同,但是成本太高,人才和设备仪器投入太大,不仅是广大民营企业做不到,就是一般大中型国企也是力不从心。”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总经理洛明对企业的痛点了然于心。
特别是对全省40万中小企业来讲,人才积累、设备投入、研发基金,都是企业不容易集聚的创新资源。但与此同时,我省大量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采购、装备有价值数十亿的精密仪器设备、大量科研成果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这亟须一个平台来对接整合。
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打破行业壁垒,迎合广大企业的需求,释放创新活力。
洛明说:“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发起单位(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学院)涵盖全省各个重点学科。拥有大量高水准的科研成果与高精尖的技术检验与研发设备。高校有最顶尖的科研团队。要积极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共享给我们入园的中小企业。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极大地提升园区企业的科研实力,也可将高校的成果顺利产业化。”
快速成长的创新平台
十多年来,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与运作主体,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开发,围绕入园企业开展孵化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园区采取“多校一园、共同发展”的建园模式,依托高校的科研、人才、实验设备优势和郑州高新区的政策、环境、服务、资金等优势,搭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平台。通过促进省内高校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将高校知识、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创新资源有效导入区域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继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区)成功开发后,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顺利启动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的项目建设。
2005年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一步一个脚印,发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创业精神,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2011年经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2年10月31日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012年12月18日成为河南省创新驿站工作站。
2013年12月18日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4年12月园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链条示范单位。
2015年园区为创新创业综合体、郑州市创新创业联盟理事长单位。
2016年园区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秘书长单位。
目前,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已有100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获得郑州市首家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拥有创业及企业引进博士生168个;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占高新区全区比重三分之一;21家“四上企业”;6家企业及企业老总上选“智汇郑州·2015聚才计划”,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支持。
实践证明,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在河南创新发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报记者 李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