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把河南冷链物流的优势化为机遇

2017-06-26 08:58:21|来源:河南日报|编辑:万庆丽

  在经济转型发展、消费升级换代的今天,冷链物流已处于市场的爆发期,市场上不但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区位、平台等优势突出的河南,如何把这一物流优势变成产业动力,我们就这一问题采访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请其进行解答。

  记者:焦厅长,对于大数人来说,冷链物流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请您先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并谈一下河南在冷链物流产业所具有的优势。

  焦锦淼: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特殊商品:药品。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首先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速冻食品、鲜肉及肉制品分别约占全国产量的72%和13%,向省外输出量比例达60%和50%以上。巨大的市场培育了双汇、众品、三全、科迪、华英、大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速冻冷藏食品龙头企业,强大的产业基础将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其次,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我省地处中原,区位优越,陆空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多式联运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物流汇集能力逐步增强,集散、分拨、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为我省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运力基础。

  再者,冷链物流需求市场庞大。据初步测算,我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7800万吨/年,目前已应用冷链的消费量约700万吨/年。需要冷链服务的消费量约3500万吨/年,约占全国的8%,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华英、大用、三全、思念、科迪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倾向于外包冷链业务。

  另外,自贸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促进冷链新业务发展。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全面推开,为我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的冷链进口口岸更是领先内陆地区,有肉类、活牛、水果、冰鲜水产品等5个与冷链物流相关的进口商品指定口岸。郑州机场等已率先开展冷链布局,不少冷链企业拟入驻自贸试验区。

  记者:既然您谈了我们河南发展冷链物流具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现在我们的发展情况如何?

  焦锦淼:一句话:发展迅速、初具规模。

  我省在冷链装备制造方面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民权县制冷工业园冷藏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6年河南冷藏车保有量5865辆,仅次于上海(7865辆);冷库保有量192.5万吨,居全国第5位。漯河双汇物流、河南鲜易供应链、众荣物流、河南大用等6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名单,前十强中我省占三席(漯河双汇物流、河南鲜易供应链、众荣物流)。

  河南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也初具规模。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拥有大型低温冷库和专业冷链配送网络,通过冷链运输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双汇、众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组建了独立核算的专业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拓展增值服务。一批大型肉制品、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在分割加工、储藏运输、终端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一批商业连锁企业自建生鲜产品配送中心,为多个零售店进行生鲜产品的统一配送。“鲜易网”、“鲜来网”、“莲菜网”、一日三餐网”等河南生鲜电商发展迅猛,市场运营模式越来越成熟。冷链物流配送企业通过与食品、商贸流通企业构建互动发展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全省冷链物流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我省政策支持力度上也在不断增强。我省将冷链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财税、土地、投融资、交通运输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由财政、商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冷链物流发展工作方案。为推动我省冷链物流业发展,我厅多次到商务部汇报,在努力争取下,2016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将我省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十个省份之一,该政策实施时限为两年,每年支持我省1亿元,重点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标准化体系、硬件支撑体系建设等,着力解决冷链不冷和断链的问题。

  记者:关于冷链物流,省长陈润儿曾经做过专题调研,并提出要积极发展,抢占这一现代物流业的制高点。那么,下一步河南的冷链物流该如何提质增效?

  焦锦淼:正如陈省长上次调研所说:当前冷链物流业正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河南要抢抓机遇,将其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兴业态、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省长谈话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立足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为方向,着力在五个方面抓紧研究、加快步伐。

  这五个方面包括:一要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着力解决目前因为标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断链”现象,龙头企业要积极作为,借鉴和参考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示范带动,主动实行达标生产和提标创新。二要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运力整合,尤其是要加快“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信息追溯系统建设。三要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推动交通与冷链物流融合发展,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四要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从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源头”抓起,以人才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物流业转型发展。五要支持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拥有多个区域冷链物流基地的全省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

  具体到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抓好示范带动和典型引领,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培育一批骨干冷链物流企业。促进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地市场一体性发展。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加快预冷保鲜、冷藏冷冻、低温分拣加工等冷链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加强产地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加工仓储配送、冷链集散中心、低温加工配送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冷链共同配送;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入股或公私合营等方式建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引导扶持平台社会化公益性运营,实现交易撮合、在线交易、车联网服务、保险金融等服务,实现社会物流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或信息系统的升级再造,并规范统一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接口,鼓励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对称。(本报记者 赵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