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塑定位促发展 疏解功能展风貌
首都北京的城市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些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变化,都与北京开展的一项重大行动密不可分,这就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涵盖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开墙打洞、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等十大重点任务,这一专项行动,被明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考察时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 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
北京正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以治理“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为目标,以此为抓手,落实城市战略新定位: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新簋街换装“五一”绽新容。人民网 鲍聪颖摄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让城市深度“美颜”
一个城市的背街小巷环境样貌反映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提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本质上就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坚持风貌协调、统筹规划,整体考虑街区生态重构。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而背街小巷一直是北京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首都核心区,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破旧的平房违建。城市发展不能只求“面子”不要“里子”,只有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北京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精神风貌与大国首都的地位相一致。
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巷长”刘昊的朋友圈。
今年5月5日,忙乎了一整天的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巷长”刘昊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晚上大家在群里讨论着胡同干净了好多,心里也更感到我这个小巷长的责任很重,虽然个别居民不理解,但大多数居民都是支持的!清理了一天,拆了地锁,运了垃圾,拆了煤棚,下周继续!”在西城区,像刘昊这样的街巷长在全区1776条街巷均有设置,他们承担起在街巷“疏解整治促提升”、全面提升街巷宜居品质的任务。
近年来,北京将环境整治提升的目标更精准地定位到街巷这一层级,在全市探索设立街长、巷长负责制,通过专人负责,提高对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力度。北京将用三年时间完成东西城核心区的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杜绝私搭乱建、开墙打洞、乱停车、乱占道、乱搭架空线等乱象。
西城区取灯胡同街巷管理公示牌。人民网 鲍聪颖 摄
如今,经过整治和提升,北京核心区的一些背街小巷已经初现整洁宁静的风貌:景山东街恢复青砖灰瓦的古朴,游客滞留时间从过去的半小时以上降至5分钟,商气去了,胡同静了;南锣鼓巷回归文化味儿,曾经凹凸不平的砖头路变成了平整光洁的青石板路,店铺的外墙铺上青砖,五颜六色的招牌被古朴的木牌匾取代;簋街道路更宽敞了,新增200个停车位,困扰食客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156家商户实现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
过去解决不了的违建现在能解决了,一些“开墙打洞”的小门店正在消失,街巷变得更干净了,百姓的获得感切实提升了。仅第一季度,北京就拆违近1200万平方米、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66家、新建提升便民商业网点200个……专项行动规模之大、力度之大是既往罕见的,这背后,乃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
蔡奇书记在一次动员会上说,自己曾翻阅西城街(巷)长的日记,发现里边写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每天都有具体的民生需求,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具体的诉求一项一项办好。“群众才是街巷的主人,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得到群众的支持,要的是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悉心治理背街小巷。我们得拿出绣花的功夫,不断改变市容市貌,打造精品胡同,提升北京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