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上最严”控烟条例的出台与实施
人民网北京2016年11月16日电 (高奕楠):烟草严重危害健康,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自2015年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被称为也是目前国内最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地方性控烟法规。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将于2016年11月21日-24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健康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集中公布了一批我国在健康促进领域探索和经验的案例,其中就有《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与实施。
据悉,2008年以来,北京市有计划地在人群和场所中开展了一系列控烟调查,旨在通过系列监测结果,为控烟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2013年,控烟立法作为调研论证项目被分别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总体安排和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并于2014年1月列入《北京市地方性法规五年立法规划(2013-2017年)》中任期内完成制定的法规。
《条例》制定过程中,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和广泛讨论,市人大首次将法规列入预案研究,首次网上公开直播审议过程。《条例》制定不同阶段,三次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就“保留首都机场设立吸烟室、宾馆吸烟客房”以及“单人办公室不禁烟”等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专题讨论,争论颇为激烈,最终因专家坚持、群众支持以及北京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原因而达成了一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基本一致的地方性法规。
经过人大2014年7月、9月、11月三次审议,2014年11月28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核心内容有四点:室内全面禁止吸烟;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共同治理工作理念;卫生监督为主、行业监管为辅的执法模式。
按照《条例》规定,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交通、工商等相关行政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行业或领域内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开展宣传培训,组织监督检查。结合各地区实际,各级政府开展了有重点、有特色的管理综合控烟管理。在执法过程中,广大市民给予了极大配合,并主动参与到控烟活动中。
《条例》实施一年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监督检查75822户次,责令整改8568户次,对450家单位和1686名个人进行了行政处罚,总共罚款127.85万元。全市工商部门对违反《条例》的行为立案查处310起,罚没金额97.4万元,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烟草商户108户,清理违法广告514例,有力彰显了《条例》的威慑力。
广泛的宣传及深入的培训为《条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调查显示,有93%的被访者认为本市无烟环境有了改善。另据中国烟草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市2015年烟草销售量比上一年度下降2.71%。吸烟强度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多年的控烟积淀是《条例》出台的基础,严谨的调研论证、广泛的立法民主使《条例》最终达到凝聚社会共识、兼顾本市实际,为立法之后政府执法、公民守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贯彻实施《条例》初期结果,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理解和遵守,但传统的烟酒文化、频繁的流动人口和庞大的吸烟人群都决定了北京的控烟形势依然严峻,北京控烟法规实施仍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一、继续强化宣传教育:针对外来人口不了解北京控烟法规的情况,重点加强机场、铁路、公路等进京口岸控烟法规的宣传。
二、继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酒吧、餐饮、写字楼等场所仍将作为重点进行整治。
四、加强戒烟服务:开辟戒烟服务绿色通道,目前72家医疗单位开设戒烟门诊已经完成人员培训,并进行戒烟门诊的分级管理。完善北京12320戒烟热线功能。
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依托媒体力量,树立控烟先进典型,及时曝光违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