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6-17 08:59:17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中关村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5908亿元增至2021年的9501.7亿元,占全市24%;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六年保持“双第一”,正在向“万亿俱乐部”强势挺进。

  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区域“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604家,占全市的37%,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8家,占全市54%;规划引领,三山五园风貌重现,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民生福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15个季度名列城六区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七年保持城六区最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海淀,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肩负国家使命的科技大区和首都功能主要承载区,深入贯彻落实“两新两高”战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新时代中关村精神,用硬核的发展成绩,谱写了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

  科技创新 创新策源能力积厚成势

  2022年北京冬奥会惊艳了世界,在精彩绝伦的赛事之外,各项新技术的亮相让全世界的媒体为之兴奋。

  开幕式上万平方米裸眼3D地屏展示完美的视觉效果、全球首台套5G+8K全业务转播车助力赛事精彩呈现、消杀机器人助力疫情防控、智能“跑腿小哥”轻松运载300公斤物品、机器人冲泡咖啡确保无接触享受咖啡制作服务……

  一项项来自海淀企业的“黑科技”彰显着海淀科技创新的高水平。助力科技冬奥,只是海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海淀区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作用和服务优势,制定实施“创新发展16条”等系列支持政策,构建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区域“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聚焦“最先一公里”勇闯“无人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加强基础前沿和底层技术布局,建成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网络空间安全平台、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等重大成果发布,一批前沿领域从“并跑”走向“领跑”。

  突出“最后一公里”提速成果转化,率先打造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推进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和中科海淀创新综合体建设;主动引领“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落地转化项目500余项。

  聚集高端要素稳固创新基底,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落地运营;中关村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人才资源总量达197.4万人,占全市25%。中关村论坛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

  在支撑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改善民生等诸多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关村科学城正以北京“三城一区”领头羊的姿态阔步前行。

  高质量发展 奏响经济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最强音

  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已很常见,如今,手术室内也出现了“机械臂”。全球唯一可完成复杂盆骨骨折复位的医疗机器人系统,就诞生在位于海淀区的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去年7月,海淀区“两区”建设重点项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项目——高端医疗器械CDMO平台也正式投产。“这个平台让更多高精尖创新产品从概念、样机到产品上市实现低成本、高效转化。”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平说,这个平台助力北京市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海淀区强化项目带动聚集发展“硬核力量”,狠抓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做实稳增长“基本盘”,高精尖产业“压舱石”作用显著。

  数据显示,目前海淀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04家,占全市的37%,区域上市公司256家,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字节跳动、小米等近100个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抢占前沿产业发展制高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占据高价值环节,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壹号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能量不断释放。

  海淀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5908亿元增至2021年的9501.7亿元,已经率先形成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体系的高精尖经济结构,信息、科研、金融业占经济总量70%以上,五年实现四个千亿级大跨越,经济发展领跑全市。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中关村创业大街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中关村创客小镇

  科学规划 城市颜值品质焕然一新

  初夏的北坞公园山水如画,“一道十三园”让三山五园地区又恢复了绿色肌底。“山水连城,翠海芳淀”,一幅山水、田园、城市有机交融的东方人居画卷重现西郊。

  随着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保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获市政府批复,有着“园林紫禁城”之称的三山五园地区生态文化绿核与中知学区域科技文化智核交织联动,文化、科技、生态完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形成集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生态涵养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发展引擎,海淀正在打造承载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典范区域。

  五年来,海淀区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规,编制实施海淀分区规划、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试点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城市设计和有机更新取得重大成果。以大手笔规划建设,推动东西贯通、南北联动、城乡融合,形成“三轴支撑、两核引领、一带环绕、多点聚集、组团发展”新格局,构建起均衡协调、清朗有序、智慧韧性、绿色人文、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形态,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如今的海淀,七横八纵127公里的轨道网让群众出行更便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52%,森林覆盖率35.78%,居城六区首位;拆除违法建设119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410公顷,“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持续推进;制定城市双修计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启动建设,清河滨水绿廊规划有序推进,探索城市治理科技之路,“城市大脑”成为全国样本……“森林里的中关村,公园里的科学城”已经成为海淀靓丽的名片。

  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打卡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全国示范,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建成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突破50%,居全市之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凝聚力量。文化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硬支撑作用全面凸显。

  民生福祉 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北清路旁,海淀·幸福里小区与燕保辛店家园之间,一座呈9字形的建筑已亮出全貌,这是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的辛店地区配套全日制公办小学。今年海淀区将实施10余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1万个,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过去五年,海淀区做强“命根子”、擦亮“金名片”,完成第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性学位增加1.64万个,多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36个教育集团覆盖140个校址,学区制改革被评为全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

  秉承为民情怀,下足“绣花”功夫。

  如今的海淀,建起6个综合医联体、5个专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两个全覆盖;试点利用集体产业用地建设租赁房,竣工政策性住房4.2万套,配租公租房2.7万套;建成养老机构6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1家;织补八类生活性服务功能网点1万个,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城市生活品质明显改善;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办理群众诉求难题100余万件……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海淀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加2.6万元。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美丽的生态水景走廊昆玉河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翠湖湿地)

  展望未来 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局中发展海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回望改革开放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多年的不凡历程,海淀区的使命从来不只是体现在自身发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从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大局,紧跟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谋划和推动自身发展。”海淀区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海淀发展的主基调和主方向,是海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集中体现。

  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区,新产业、新业态比重持续增加,未来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具有海淀特色,以高精尖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建设高颜值生态宜居城区,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三山五园地区重现“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丽盛景。生态环境容量持续扩大,水清岸绿、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全面形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迈向更高水平。

  建设高水平开放示范城区,产生一批“含金量”高、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开放成果。紧抓“两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对外窗口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建设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区,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以及数字化改革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海淀城市大脑”成为全国样板;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高素质人文活力城区,继续大力弘扬中关村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海淀城市鲜明品格;建成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与科技融合所形成的新发展动力全面彰显,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全国示范品牌,文化软实力的硬支撑作用被生动诠释。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建设高能级创新引领城区,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在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彰显。依托中关村论坛这一国家级平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多元协同“创新雨林”生态。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海淀亮出了先行先试的决心——拿出“赶考”状态,开启“奋斗”姿态,主动把海淀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去考量,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政策、资源、人才等优势,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着力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抢抓机遇中赢得新一轮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着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北京日报记者 孙颖)

  基层筑堡垒

  科创高地 党旗飘扬

  今年1月份,具有卫星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航天与互联网基因的“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迎来多家金融机构的走访,帮助企业对接这些金融机构的,是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

  商业航天具有投资门槛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去年独角兽联盟就曾邀请区内多个委办局赴银河航天、航天驭星等商业航天企业走访,为企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对接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加速民营航天力量与国家航天力量的融合互补式发展,实现信息精准匹配和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承担2022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防疫安全AI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声智科技,也在独角兽联盟的支持下,参加了中关村网络安全研讨会,并借助研讨会的交流成果,在服务冬奥期间提供了全球赛事最高标准的AI防疫系统。

  联盟还邀请北京市相关党政部门到独角兽企业百分点科技开展联合调研,共同探讨促进数据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推荐百分点科技与驻区高校院所、央企国企、金融机构和产业联盟多元化主体等展开合作,有效促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提升企业内生动能和活力。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成立于2019年12月,旨在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独角兽企业之间交流的内循环和政企互动的大循环,解决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独角兽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提升。

  联盟副秘书长郑慧云介绍,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过去一年里,联盟深入全区30多家独角兽企业走访调研,优先从促进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运营发展等方面着手,协助企业间构建良好的生态链,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针对企业痛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把联盟掌握的、能影响可撬动的行政、科研、金融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先后为会员单位提供融资支持、高端人才引进等涉及6大类近百项的服务内容。”郑慧云介绍,目前独角兽联盟已有独角兽会员企业56家,基本涵盖了海淀区的独角兽企业,覆盖党员约12900名。

  联盟推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界的肯定。以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为基础成立的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合伙人党建联合会,吸纳了各种最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要素参加,致力于推进产学研用金介紧密合作和区域创新生态雨林,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视线转向海淀区东升镇最北部,西三旗环岛南侧,与昌平区接壤的小营股份社(原小营村),曾荣获“全国文明村”“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如今这1388亩土地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形态,而是中关村科学城一隅,新型城市形态生产生活的新高地。

  依托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集体租赁住房项目,建立运营“科技+创意精英的美好生活能量社区”生态圈;依托东升文化教育科技新板块和盈置业项目,通过外拓资源实现全新发展;依托悦茂购物中心项目,尝试对外开展“轻资产”业务输出……小营股份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明亮亮介绍,在党建引领之下,小营股份社充分利用各个项目平台,锤炼出一支支过硬的专业团队,始终坚持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同频共振,抓住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期。

  如今的小营股份社辖区内,已汇聚了包括国高新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488家,实现了高端要素持续聚集,也推动股份社从“瓦片经济”向全链条深度服务经济、科技投资经济的“迭代升级”。

  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面面飘扬的红旗,凝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在首都现代化建设新的航程中,海淀各级党组织将把“两新两高”战略抓得更深,把孕育创新的生态做得更优,把支撑发展的环境建得更好,把民生福祉实事办得更实,把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党旗在海淀这块科创高地上高高飘扬。(北京日报记者 孙颖)

  百姓说变化

  周悦欣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巢生实验室负责人、科学家)

  很庆幸我们最终选择了海淀!2021年4月我们的实验室正式开业,短短1年,就有10多家公司入驻,入驻率达到90%,这些公司年融资金额达到40亿元人民币以上,还有几家企业已从孵化器“毕业”,成长为初创公司。海淀有非常多的科学家、研究者,科研人员带来了众多前沿技术,高校、企业、投资、政府联动越来越顺畅,对于计算生物学交叉学科来讲,海淀是我们的沃土。

  郭凤霞 (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社区居民)

  我女儿在翠微小学温泉分校读5年级,她喜欢声乐和书法,不用我们去外面报班,学校就有非常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团队。虽然我们离核心城区很远,都快到西六环了,但学校比城里的也不差什么,有舞蹈、体育、声乐、科技等众多课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选,学校有自己的体育馆,体育课风雨无阻,有自己的食堂。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我们很放心。

  邓万录 (海淀西北旺镇唐家岭新城居民、原唐家岭村村民)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土生土长的唐家岭人,种过地,吃过“瓦片”,如今上了楼。当年的唐家岭,冬天乌烟瘴气呛嗓子,雨天到处积水蚊虫孳生,盖了楼房出租,有俩钱,但安全隐患大、生活质量差。如今我们住着大楼房,转了居当了股东,拿着退休金和分红,小区门口就是上千亩的中关村森林公园,再想以前的日子,天壤之别!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用友产业园、中关村壹号……从“城中村”到高科技园区聚集,我们西北旺是真的旺起来了!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