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6-01 08:53:06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密云水库

  2020年8月30日,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饱含了对密云人民的亲切关怀,肯定了“密云人民为了保护水库,关工厂、关矿山,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的殷切期望。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密云区调研时曾强调,密云是首都东北部生态屏障,是最重要水源保护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保水护水作为头等大事,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宏阔的水面宛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北京版图的东北部。守好首都最重要的水源地,密云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密云水库,守护着绿水青山,保水、护山、守规、兴城,打好生态牌,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年来,密云区保持战略定力、履行首要政治责任,保水保生态取得重大成效,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建库以来历史新高,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以密云水库为基底的生态资源宝库日渐丰腴——空气质量全市前列、湿地面积全市居首、生态服务价值全市最高,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五年间,密云区紧紧抓住怀柔科学城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用好这一“神来之笔”,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文旅、特色产业,擦亮“蜂盛蜜匀”“密云水库鱼”等特色品牌,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年间,密云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温暖民心,京沈高铁、市郊铁路、通用航空等立体交通方便快捷,八方游客带来的发展红利惠及人民。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输送到密云的山乡、社区,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青山如画,碧空如洗。生态密云正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市郊铁路怀密线——开往春天的列车

  保水护水是头等大事

  1958年9月,密云水库正式开工建设,截断潮、白两河,蓄下洋洋碧波,环库岸线长达200公里,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也造就了密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

  时至今日,密云水库仍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储备作用,对首都供水安全保障举足轻重,这既是一份厚重的生态家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我们关工厂、关矿山、退耕10.4万亩耕地,划定867平方公里的禁养区……转瞬甲子,“保水”二字,始终与密云的发展同频。

  坚定不移高标准履行保水首要政治责任,密云区在深入落实护林保水、依法保水、库区保水、上游保水、政策保水“五保水”要求的基础上,推进科技保水、全民保水,建立“5+2”保水体系,确保首都饮用水源绝对安全,全力守护密云水库这一“无价之宝”。

  2018年,密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特定区域综合执法”试点,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整合了7个部门131项执法权,建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平台,健全部门联动和行刑衔接机制,从严打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

  2020年,密云区牵头上游流域组建“两市三区”保水共同体,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组织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方法不断创新,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推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水位155.3米,创历史新高。

  五年间,密云区5家铁矿全部退出生产,库区实施退耕禁种、清理库中岛、清退“押宝地”、实施生态修复、禽畜禁养、淘汰燃油船只、封闭管理等十大治理工程,消除源污染,确保水库水质安全。同时,建设环库围网和实施库滨带造林,上游63条河流、23座水库及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织密河道保护“毛细血管”,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如今,在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273平方公里被划分为160个保水网格,2150名保水网格员常年在岗。巡护无人机、无人船,环库394个高清摄像头构建起“水陆空”数字化保水平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对库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管护,快速精准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全力守护首都饮用水源安全。

  “保安全、多蓄水”,密云坚决落实市委要求,制订了新的水库管护方案,实现水库水质安全、库区防火安全、人员生命安全、渔业生产安全、环境秩序安全的“五个安全”目标,坚决守护密云水库高水位常态化运行的绝对安全。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蓬勃发展的密云新城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蜂盛蜜匀

  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白鹤、白枕鹤、金眶鸻、苍鹭、扇尾沙锥……在观鸟爱好者宋会强的镜头里,近些年出现在密云的珍稀鸟类更多了。敏感的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去年10月,密云区首次公布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篇,这也是北京首个区级野生动物资源名录。从早期记录数据32科、141种野生鸟类,到如今收录的21目、70科、388种,得益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密云区野生鸟类数量有了显著增长。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6种,85种已在密云发现;列入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28种,全部囊括;列入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22种中,超过九成曾在密云出现。

  不仅是珍稀鸟儿频现,密云还有不少罕见的野生植物。在五座楼林场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密云区林业部门科研人员在一段极其陡峭的山腰处,发现了华北地区十分罕见的马钱科野生植物——尖帽草。这一物种是马钱科植物首次在北京发现,刷新了北京植物志的新纪录属和新纪录种。

  近年来,密云区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区域内先后发现了北京无喙兰、北方鸟巢兰、铁木种群等珍稀、濒危植物。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层出不穷的新物种、新分布、新纪录,就是密云好生态好环境的有力印证,更是对密云区委保持战略定力、守住绿水青山的回馈。

  过去五年里,密云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已全部达标,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64.31%提升至2020年的68.46%,湿地面积1.68万公顷,居全市之首,生态服务价值为全市最高;全区PM2.5年均浓度由2016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2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在全市率先进入“2”时代,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在全市率先启动碳中和路径研究工作,构建了具有密云特色的碳中和愿景指标体系。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密云渔业喜获丰收

  创新领航绿色发展

  从高处俯瞰,怀柔科学城东区的地块上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首个落地的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已经进入试运行,四个相关交叉研究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根据怀柔科学城的整体规划,位于密云域内的科学城东区定位为科学创新发展区,主要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研究方向,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平台、研究型大学、创新转化、科学服务和综合居住等功能。

  密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东区引擎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生态环保、生命健康、医药医疗、气候经济等领域,打造包括科学城东区、生命健康科学小镇、中关村密云园、生态商务区在内的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吸引国际国内一流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推进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中关村密云园内,生物医药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康辰药业的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实验数据,准备进行数据分析。这是一家专注创新药研发生产的高精尖领域先行者,拥有在产的创新产品“苏灵”和多个在研产品,已获得47项国内、国际PCT发明专利,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中国顶级荣誉,在创新药研发上聚集起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中关村密云园现有生物医药企业28家,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手术止血类、抗肿瘤类、医学影像对比剂和心脏介入等,拥有国家一类新药2项,市级研发实验室6个;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和财政贡献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与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密云的大健康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密云充分发挥好山好水优势,持续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小蜜蜂”做出了大文章,酿出了大效益。蜜蜂医院、蜜蜂大世界、崖蜜奇观……现在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和网红打卡地。“蜂产业大会”“国际蜂产业高峰论坛”让密云蜂业“飞”上了国际舞台。“蜂盛蜜匀”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生态密云的金名片。近年来,密云系统培育以“特色蜜、水库鱼、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并创立“密云农业”“密云水库鱼”等多个品牌。密云正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自身发展优势。

  接下来,密云将进一步打造以京沈高铁密云站为核心,包括冰雪小镇、密云国际马拉松公园、转型关停矿山的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带;打造云蒙山景区与鱼王美食街、滑雪场等有机融合的休闲美食和旅游度假发展带;打造以京承高速为轴线,沿线布局景区景点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综合体,布局京承文化旅游发展带,加强中华蜜蜂小镇、古树名镇、北京长寿之乡(健康长寿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密云战略产业带发展初具规模。

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长城水镇

  生态密云更加宜居

  随着京沈客专投入运营,密云进入高铁时代,市郊铁路通密线、怀密线建成投运,通怀路密云段建成,让密云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五年来,密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密云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101国道绕城线、西统路北延实现通车,城乡路网持续优化;新城地表水厂、再生水厂、垃圾处理中心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塘峪220千伏、云西110千伏等6个变电站新建改建完成……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让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密云更加宜居。

  五年来,白河城市森林公园和一批中小型公园陆续开放,全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75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居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绿。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也有了显著提升,家中配备三色分类垃圾桶、按类别投放已成为自觉,业委会或物管会的组建率、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均达到100%。

  五年来,密云区在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立“邻里互助点”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年度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新增就业5.02万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工作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荣获“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地区”称号,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实验区;区医院与北大医院深度融合共建,实现三级综合医院创建目标,消除农村卫生室“空白村”,实现村级医疗全覆盖,在全市创新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接诉即办”扎实推进,群众诉求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七有”要求、“五性”需求监测评价位居全市前列。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牢牢把握面临的阶段性特点和历史使命,密云区将继续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力争创一流业绩。(北京日报记者 王可心)

  基层筑堡垒

  “密云先锋”闪耀一线

  在密云,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身影——他们头戴小红帽、臂挂红袖标、身穿红马甲,上面有醒目的“密云先锋”字样。在疫情防控前线,他们用辛劳守护人民健康;在保水保生态一线,他们用“先锋红”守护“生态绿”;在为民服务中,他们依托“1+10”党员联系群众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党旗引领之下,全区党员冲锋在前、争当表率,发挥模范作用,贡献“先锋”力量,“密云先锋”的光芒闪耀在密云的各个角落。

  守护密云水库,一支“保水先锋”常年奋战在188平方公里水域中。作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队长的崔小军,2021年以来带领水上分队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无人船、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对库区开展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监管,运用技术手段立案43起,强化科技保水;加强对渔民的保水宣传教育,规范捕捞行为,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全民保水;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强化与司法部门行刑衔接,从严从重打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深化依法保水。在密云水库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期间,水上分队对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主要河道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地毯式大排查、大整治,清除环境污染隐患,打造了优良的库区水生态环境。

  他们春天和违法分子斗智斗勇,一守就到三更半夜;夏天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一晒就是整个白天;秋天开库捕捞期执法检查,一查就是昼夜不息;冬天迎着凛冽寒风冰上巡检,一走就是三五公里。他们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线“保水人”的初心使命。

  密云人常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为了保护这一盆净水,水库上游和周边村庄历经“退出库中岛”“退出押宝地”“退养”“退渔”等多次牺牲奉献。

  锥峰山下,清水河畔,密云水库上游的大城子镇苍术会村曾经因水而兴,垂钓娱乐颇受青睐。然而随着2017年密云退出水库上游渔业,这里也不得不面对“转型发展”的阵痛。14个自然村,798户、将近2000人,当蔺占军被推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村容不整、人心涣散、发展停滞等一系列农村常见问题。

  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蔺占军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个字——穷。因此,拔掉穷根子就是这届党支部的首要任务。然而,想一下子拔下“穷根”可不容易。正在村里一筹莫展之际,2018年,在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农业专家数次实地考察后认为,在连片成群的板栗树下发展林下经济是个不错的选择。板栗喜光,木耳喜阴,二者都易于种植,且错时成熟,种植、收获两不误。

  村委会决定先试种20亩,但村民积极性不高,蔺占军发动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上门动员,11个毫无种植经验的低收入户成了第一批“耳农”。三四个月的时间,这片地统共收获木耳12000斤,每斤卖到40元,而且销售一空,参与种植的低收入户全部脱低,年收入超过2万元。树上摘果,树下“掘金”,看来这条绿色发展之路走对了。示范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种植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现在的苍术会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在2020年顺利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更是变得村容整洁、邻里和谐,鲜榨梨汁、赤松茸等特色农产品推陈出新,木耳、梨汁、蜂蜜、小杂粮等传统农副产品经过深加工,华丽转身成为中高端产品走出大山进了城。最重要的是“人心齐了”,“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被激发起来,一股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乡村先锋”正破土而出。

  依托“1+10”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密云的社区(村)党员先锋引领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垃圾分类、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形成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密云不仅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也要“保水富民,特色一流”。罗其花是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站站长,也是全北京蜜蜂行业唯一的女博士。2011年,她放弃赴美深造的机会,也拒绝了其他科研院所的邀请,来到密云穿梭在“养蜂人”当中。10多年过去了,在罗其花的参与下,密云成立了蜂业管理站,专事服务蜂农、推广蜂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本就有些“底子”的密云养蜂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大踏步前进。高岭奥金达蜂业合作社建立了全市首家蜜蜂医院,搭建起蜂产品追溯平台。太师屯镇建成“蜜蜂大世界”,集科普参观、蜂蜜销售、蜂产品加工于一身,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冯家峪镇挂牌“中华蜜蜂小镇”。密云区接连举办“蜂产业大会”“国际蜂产业高峰论坛”,数十名海外专家交流养蜂技术,密云蜂业借由互联网登上国际舞台。

  在她的引领带动和直接参与下,全区养蜂规模由2011年的蜂群4.7万群发展到12.35万群,蜂农662户发展到2145户,“蜂盛蜜匀”的招牌在京城打响。如罗其花一般勤勉敬业、创新发展的“创业先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如今,在密云大地上,2134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愈发成熟、壮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是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是点亮群众“微心愿”为群众解忧化难的社区工作者,是退休不褪色夕阳更生辉的离退休老干部……他们是4.7万名争先创优、争创一流的“密云先锋”,是建设美丽北京,谱写密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的先锋力量。(北京日报记者 王可心)

  百姓说变化

  王唯伊 (蜂产业致富带头人)

  我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继承父辈的养蜂产业。以前,养蜂是个辛苦活,一年到头追着花期跑。市场也不稳定,蜂蜜、王浆、花粉等基础蜂产物卖不上价,蜂农大多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收益不高。

  后来,我们成立了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蜂农们开始抱团发展。这些年来,大山里的蜜源植物越来越多,养蜂不用再奔波。区里不仅给补贴,还免费发放良种蜂王,每箱蜂群的产蜜量提升了一大截。除了卖传统的罐装蜂蜜,还开发了蜂巢蜜、蜂皂、面膜、蜂蜡口红等50余个系列的蜂产品,建设了“蜜蜂大世界”主题园区,开展科普旅游活动。

  目前合作社有蜜蜂存栏6万群,成员800多户,遍布密云区12个乡镇和104个自然村,带领不少低收入户通过养蜂实现了脱低致富。大家都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儿,纷纷感到密云蜂业的未来有盼头、有奔头。

  金然 (保水分队队长)

  保护密云水库,是密云一直以来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前能管密云水库的部门可多了,偷挖沙子的归水政部门管、非法捕捞归渔政部门管、乱倒渣土归环保部门管……大家都要巡、都要管。管的人多了,效率难免受影响。

  2018年6月,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成立,可集中行使131项行政处罚权,并下设7支执法分队下沉到库区周边镇。涉水违法行为真抓真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我就在穆家峪分队工作,是一名光荣的保水队员,与水库的距离更近了,肩上的职责也更重了。

  现在,密云水库里的水越来越多,除了加密日常巡查频次外,我们还用上了无人机、无人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了科技力量的支持,保水工作更加精细、全面。

编辑:赵春晓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