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021-08-13 09:06:49|来源:北京日报|编辑:赵春晓

  原标题:本市发布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座平原新城将成首都功能新载体、经济发展 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新典范

  1.6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城,正一点点实现总规描绘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结构。这其中的“多点”正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座新城。

  平原新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近日,本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平原新城将着力发展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新典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实施方案》系统提出了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4个领域18个方面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全面增强平原新城吸引力绘就“路线图”与“施工图”。

  “输血+造血”补短板

  每城“标配”城市森林公园

  5座平原新城土地面积加起来大约1016平方公里,各区常住人口约69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5%。与中心城区相比,平原新城虽然幅员广阔,但吸引力依旧不足。

  平原新城增强引力的关键在于补强短板。“这份方案提出清单化推动补短板,双向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平原新城精准转移,完成“输血”;另一方面,加快弥补本地基础教育学位、医疗床位缺口,研究教育、卫生领域编制保障,实现“造血”。

  根据清单,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新校区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等三甲医院将加快落地。

  与此同时,5座平原新城也将打造大尺度生态蓝绿空间,强化留白增绿和大尺度绿化,着力实现每个平原新城至少建设1处成规模的城市森林公园。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狼垡城市森林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一期)等一系列城市森林公园项目,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推进奥北森林公园等公园建设。

  老百姓在家门口将能感受到优质、规范、便捷、绿色的环境。《实施方案》将实现平原新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在城市社区全覆盖;强化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在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交通承载能力提升

  与中心城形成“半小时轨道交通圈”

  越来越多的大兴新城居民发现,家门口的十字路口发生了变化:133处交叉路口秩序化改造,行人过街、机动车行驶、非机动车行驶、各类设施建设秩序都有所改善,实现了“三高一降”的目标: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便捷性、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市容景观质量、降低事故起数。

  这是平原新城交通提升的缩影。从内部看,交通网将更精细化。“5座新城将通过优化道路横断面布置,因地制宜实施路口秩序化改造,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体系,切实提升平原新城慢行系统吸引力。”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更广阔的区域,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紧密,形成“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分别来看,本市将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与平原新城既有交通通道,打通京良路西段、马家堡西路南延等一批断点,按规划实施北清路、安立路、京密路等快速化提级改造,提升路网可靠性和通行效率;同时,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段、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逐步推动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增强平原新城与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联系能力。

  “站城融合”方面,平原新城将集约高效使用既有资源,进一步促进大枢纽站城融合和小站点一体化实施。围绕本市第一批轨道“微中心”名录,平原新城将加快轨道交通“微中心”建设,实现商业、商务、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具体来看,将试点以市域(郊)铁路黄土店站、牛栏山站等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提高建设强度,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商业、产业、居住等城市功能,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城市活力新区。

  产业升级促职住平衡

  集体土地租赁房开建1.9万多套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平原新城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加30%,超过全市同比增速一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28.3%,超过全市同比增速两倍以上。

  这显示出平原新城的发展潜力。“这5座新城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和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将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方案》突出产业有序发展,充分把握减量集约与提质增效的有序平衡,完善“准入”与“退出”的双向管理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平原新城将布局优势主导产业,聚焦高精尖项目落地,加速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方案还突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土地、住房、人口、投融资等一揽子政策在平原新城落地,创新园区管理服务、腾退空间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比如,这些新城将探索建立“混合用地”模式,严控产业用地成本,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和定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5座平原新城也将多渠道筹集房源,推动实现职住平衡,加大平原新城、产业园区及开发区周边等租赁房源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配套建设一批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记者获悉,市住建委、市发改委正加快推动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供应工作。截至目前,新城范围内已累计实现开工建设集体土地租赁房1.9万多套。对于纳入全市政策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租赁用户使用水电气热执行居民价格。同时,本市相关部门正在开展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融资支持政策研究。(北京日报 记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