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质量智慧人才 助力北京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  |  2021-03-05 08:51:50

原标题:培养高质量智慧人才 助力北京智慧城市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一路走来

  2017年6月16日,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全国第一个以智慧城市命名的学院诞生了,它就是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虽然它是北京联合大学学院中的“新兵”,但是它的诞生对我国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落地实践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四年来,从该学院毕业的学生纷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通信工程等领域,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着力量。

培养高质量智慧人才 助力北京智慧城市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成立仪式现场

  ■ 紧跟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

  创立智慧城市学院

  2014年2月26日,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正式提出,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面临着全新的城市格局重塑。在新定位的指引下,北京开始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人才建设。可以说,哪里有人才,哪里才有科技创新。北京高校聚集,是重要的人才基地,拥有诸多的世界级学府和研究机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北京在人才和创新方面的优势。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在这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市属综合性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始终将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首都发展建设作为目标。因此,在2017年6月,北京联合大学为适应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工科类学院进行调整,在原信息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以“崇德尚能,智慧精英”为使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日益进取,不断发展,培养北京人民满意的智慧城市行业所需的IT类专业技术人才。

  据悉,该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是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主要以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技术、智能驾驶关键技术为研究方向。去年学院又成功申报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市一流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年轻、有朝气、勇于创新、应用性强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构成突出三个60%,即高级职称占比60%多;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60%多;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0%多。

  ■ 立足北京智慧城市要求

  建设智慧城市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随着更名,按照时代的新要求积极调整学院定位、育人体系、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

  育人体系方面,学院党委在落实学校党委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围绕“双智慧”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初步构建了“一体两翼多轮驱动”的三全育人体系。

  其中,学院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一体指以学生成长为主体。两翼指智慧IT(Smart)和智慧人文(Wisdom)。而多轮驱动包括:课程思政、校企合作、党团引领、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同时,发挥师生“双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教师“导”与学生“航”的作用协同推进,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激发“双主体”的创新实践的内生动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汇聚全员育人合力。

  在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俊玲看来,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既需要专业技术,还需要高尚的品格、科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所以高校对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个根本问题的有效路径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育人的理念,其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其本质是一种课程观,强调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学院通过种子工程、苗圃工程、燎原工程‘三大工程’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以点带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据悉,种子工程是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培育“种子”教师,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先行攻克,避免教职工畏难情绪;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比赛,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苗圃工程是围绕“七个要有”,营造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平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主题党日活动经验交流等,扩大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起到苗圃建设的作用。燎原工程则是通过将“种子”教师先行研究、攻克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装订成册,并用多维信息技术融合构建专业思政树系统,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以虚拟现实展示,达到可视化、具体化、可操作的实际项目效果,满足专业思政资源的有效积累和应用,供所有教师学习、参考、交流,起到燎原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以研究带动工作、以论坛带动交流、以课程思政带动教师培养”的专业教师培养工作方法。

  一支协同有力的队伍是直接决定着育人制度的落实和育人实践的成效,因此学院自2017年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专业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学生工作的“学专融合”协同机制。与此同时,学院还通过广泛宣讲,开展三全育人“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等,积极引导全院教职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具体任务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 锚定北京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智慧城市学院

  在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成立之初,智慧城市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就对学院寄予厚望。其中对人才培养方面提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智慧城市设计、建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科学研究要服务国家及北京市发展需要”。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了一批批活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人才。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五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共计2059人,毕业生就业方向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并符合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学院毕业生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62%。由于专业社会需求量大且薪酬待遇较好,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

  “这与学院重视与企业合作有关。”张俊玲介绍说,智慧城市学院的学生实行四年一贯制,每年都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习和实训。通过实习和实训,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还能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认识和了解社会。为此,近年来,智慧城市学院各专业与相关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为各专业学生搭建了更为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比如,信息安全专业就与北京易霖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卫信安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发力,架构“做中学”“战中训”的新型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锻炼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成立产学研项目导向实验班,校企合作创建面向行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通信工程专业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助力通信行业应用性人才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并以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形式开展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该专业还与北京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开发实验项目、编写《嵌入式应用》教材。此外,物联网科研团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的基础共性技术问题,联合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及其他单位,参与提出并建设智慧城市系列标准体系,梳理智慧城市核心需求和重要内容。

  2020年11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公众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这无疑对技术、人才等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是技术革新、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培养则是大学直接或间接为城市各领域服务的基本形式。近几年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张俊玲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通过几年的积累已经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育人方法,是学校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建设学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学院党委将对标时代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提升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北京智慧城市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文/顾昕昕 张俊玲 杨燕

编辑:周经韬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