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现时与愿景”主题展开展

2020-11-23 09:00:03|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周经韬

“中轴现时与愿景”主题展开展

市民在观看室内展第四章展板

“中轴现时与愿景”主题展开展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北京青年报梳理10年采访历程,整理出“媒体聚焦中轴线  回望十年申遗路”为主线的室内展陈和以中轴线申遗的现实为线索,以“老城不能再拆”系列报道(见2020年9月16日本报报道)为依据,梳理出“老百姓的感情轴”“老城保护的牵引轴”“首都建设的发展轴”为主线的室外展陈。  《中轴现时与愿景》主题展之导览

  请北京市民登上展板讲故事,突出新闻视角,关注中轴线申遗和老城保护现时场景……11月19日,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中轴现时与愿景》展览在景山公园观德殿正式开展。

  媒体聚焦中轴申遗路

  记者踏勘中轴保护现时图景

  室内展以“媒体聚焦中轴线  回望十年申遗路”为主线,通过七个篇章,全面梳理回顾了中轴线文物修缮以及北京老城保护工作推进中一个个突破性的历史瞬间。例如第一章“遗产日传来京味吆喝 中轴线喜入预备名单”和第二章“领袖指明文保路 百姓心系老北京”,重点回顾了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的全面启动和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后发表的重要讲话与指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第四章“四大公园多方腾退 园内古迹依次开放”,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的报纸版样,展示了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在文物腾退、环境整治、文物修缮及景区开放方面的推进过程;第七章“中轴文化软实力名城条例再修订”,则从北京“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高首都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和老城保护的重要性。

  室外展用中轴线“老百姓的感情轴”“老城保护的牵引轴”“首都建设的发展轴”三条轴线串联起整个展览的脉络,通过北青报记者踏勘中轴线,看即景、记修缮、探传承、听文物“说话”,让市民看到了正在“压茬推进申遗”中的北京中轴线。

  “老百姓的感情轴”里,有马凯餐厅回归地安门的老字号乡愁,有钟鼓楼下、玉河边老百姓的依恋。“老城保护的牵引轴”里,突出了老城名片的可识别性。“特、老、静”的北京老城保护三要素如何呈现?中轴线文物保护修缮怎样连点成面?如何让中轴文物会“说话”?在这一板块中,大量鲜活的实例为市民做了解答。“首都建设的发展轴”里,聚焦钟鼓楼修缮、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降层改造等八项工程,呈现了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进程中压茬推进,环环相扣。同时,玉河庵、雁翅楼等文物建筑在引入社会力量中得以原址保护的实例,让人们看到了不求所有但求开放、“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保思路。

  百姓登上展板讲故事

  10集短视频带您逛中轴

  本次展览呈现出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请市民百姓登上展板。室外展的“老百姓的感情轴”部分用了两块展板,邀请范来友、田泽卿、李长林三位北京市民来讲自己的“中轴故事”。

  今年65岁的范来友,三代人居住在钟鼓楼脚下,至今儿时在钟鼓楼下玩耍、喝大碗儿茶、听戏的场景他还历历在目。他说,如果把文物建筑比作是一个城市的外壳,生活在其中的老居民就是文物的魂。和范来友离得不远,今年66岁的李长林出生在玉河边,和中轴线的水系特别有缘。老李最爱的就是玉河南段木质栈道上那幅长达116米长的《京杭大运河风物图》铜质浮雕,1700多公里的古时京杭大运河沿线风光在图上一览无余。市民田泽卿如今和范来友、李长林住得比较远,他曾是西城区菜西培育胡同3号的原住民,2019年菜西片区是全市最早试点申请式退租的居民区,田泽卿和其他一些老邻居选择了退租,从17平方米的老房子搬到如今丰台区合顺家园83平方米的新房子,田泽卿觉得很是舒坦。

  三位市民用他们的现实生活,鲜活地呈现出了北京市在老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工作成果。

  第二大亮点:融媒体展示。展览文图内容细化为10集视频短片,实景与动漫元素相结合,市民可以在观展的同时,通过展览现场的大屏幕循环观看10集短片内容,一起逛中轴。

  第三大亮点:本次展览突出以新闻视角关注现实,紧扣中轴线申遗工作现状,每个图景的展示都来自于新闻记者探访的实地实景。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图片制作/沙楠

  展览亮点

  四大公园多方腾退 园内古迹依次开放

  展陈时间

  《中轴现时与愿景》展览于2020年11月19日在景山公园观德殿开展。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开放,提前半小时游客停止入内,周一全天观德殿关闭(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展期将延续至2020年12月底。

  展陈要目

  室外展

  老字号里藏乡愁

  老百姓的中轴依恋

  老城保护三要素

  中轴保护连点成面

  中轴文物怎样说话

  中轴申遗怎样压茬推进

  不求所有但求开放

  室内展

  第一章 遗产日传来京味吆喝  中轴线喜入预备名单

  第二章 领袖指明文保路  百姓心系老北京

  第三章 说腾退以人为本  拆违建心强志坚

  第四章 四大公园多方腾退  园内古迹依次开放

  第五章 文物修缮出深闺  老城保护露真容

  第六章 共生院乡愁缕缕  规划师巧绘新颜

  第七章 中轴文化软实力  名城条例再修订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坛、景山、北海、中山等四家市属公园,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全力推动下,加快落实公园两规及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占地腾退、环境整治、文物修缮、景区开放等工作,古建院落的腾退开放不仅为游客增加了50000平方米游览空间,还恢复了北京公园的历史风貌,助力北京市中轴线申遗。

  在景山公园观德殿(西配殿)内,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联合北京青年报社首次系统梳理了市属公园文物古建腾退利用的历史进程,在中轴线“原址”古建中重新呈现,成为此次特展的一大亮点。

  展览内容涉及天坛公园机械厂区域,景山公园寿皇殿和观德殿,北海公园漪澜堂、大佛殿和万佛楼,中山公园社稷坛内坛等景区,在回顾与展望中,将北京市属公园与中轴线的故事和历史向观众娓娓道来。

  天坛公园:

  广利门、泰元门首次“亮”了出来

  天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也是北京中轴线上仅有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过去,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坛域被占,天坛“天圆地方”的空间格局和文化寓意被人为切断。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天坛公园的共同推动下,如今被占区域逐步完成腾退开放。

  2019年6月8日,天坛机械厂区域腾退开放。该区域位于天坛公园西南角,是一片狭长地带,包含内坛墙、广利门和舆路等天坛历史遗产本体。随着机械厂区域的修缮整治完成,天坛公园完成了700余米内坛墙的修缮工作,天坛内坛“环坛步道”全部贯通。与此同时,淡出公众视野近70年的广利门首次亮了出来。站在广利门下举目远望,坛墙和祭祀舆路向远方延展,再无遮拦,在一行行绿柏的掩映下,呈现出一派古意盎然。

  继广利门之后,天坛公园于2019年9月完成了泰元门的腾退修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广利门、泰元门是天坛“圜丘坛”四座天门中的两个。其中,泰元门为天坛圜丘东天门,明朝时,泰元门外建有崇雩坛,皇帝行经泰元门祭天祈雨。由于历史原因,泰元门的三个门洞曾被三家住户占用,随着园内住户腾退签约、复原修缮,泰元门终于恢复了历史原貌。

  按计划,天坛将于2030年前总体恢复完整。

  景山公园:

  寿皇殿、观德殿完成腾退

  作为中轴线沿线14处遗产点之一,景山公园寿皇殿是展示北京市近年来文化保护成果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为北京中轴线上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

  1954年,景山公园划出一部分被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少年宫)使用。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正式在寿皇殿成立,自此形成了“一园两治”的管理模式,寿皇殿内各殿及主要建筑改为教室、办公室等教学活动场所,之后功用彻底改变。在多方努力下,寿皇殿建筑群于2013年末正式回归景山公园,并对寿皇殿建筑群进行全面修缮,全面恢复了寿皇殿院落清乾隆十四年的历史面貌。

  2018年11月,寿皇殿正式对游客开放。修缮后的寿皇殿巍峨壮观、气势恢宏。寿皇殿正殿复原了部分清光绪年间的原有陈设,可让游客直观了解寿皇殿的室内陈设品和皇家祭典场景,重温各类典礼现场。寿皇殿内尚存16件可移动文物,包括砖城门前的石狮子、东西碑亭内石碑、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炉等,见证了寿皇殿的兴衰历史。

  继寿皇殿建筑群后,景山公园观德殿于2020年9月底向市民游客开放,这也是景山公园第二个完成腾退修缮后亮相的古建群。观德殿位于公园东门内北侧,明清时期曾是皇帝观看儿臣射箭之处,此前部分院落被占用。经过腾退修缮,大致恢复了乾隆十三年的历史原貌。《中轴现时与愿景》展览就位于景山公园观德殿院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景山公园对北区的中轴线治理工作已近三年时间。参照乾隆十五年路网脉络规划平面,现阶段正在持续开展西北区相关配套项目的后续建设。

  北海公园:

  大佛殿、万佛楼遗址开放

  北海公园曾是元代皇城建设的原点,拥有近千年的历史。

  位于北海北岸的阐福寺,曾是皇家用于举行祈福纳寿活动的重要场所。2018年,公园腾退了阐福寺大佛殿后殿北部遗址区域内的4户居民,腾退面积575平方米,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大佛殿遗址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9年9月,阐福寺大佛殿遗址正式对公众开放,景区新增游览面积4600平方米,也让阐福寺景区前、中、后三进院落最终完整呈现在游客面前。同期开放的还有占地面积达8886平方米的万佛楼遗址区。万佛楼遗址区位于阐福寺西侧,为小西天景区的一部分,目前仅存宝积楼、妙香亭等遗迹。由于历史原因,两组遗址均有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只留存建筑基座等痕迹。

  北海公园万佛楼、大佛殿建筑群遗址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类型,公园在保证文物及遗址本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开放与展示带动小西天、阐福寺建筑群的全面开放,使北海800多年孕育出的传统文化底蕴完整呈现出来。

  北海漪澜堂建筑群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北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极其丰富的建筑形式以及遗产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自1956年漪澜堂建筑群长期作为仿膳饭庄使用,2016年北海公园管理处与仿膳饭庄正式签订腾退协议。至此,被占用长达60余年的漪澜堂建筑群顺利完成腾退工作。

  2019年12月,作为首都老城保护重要古建修缮任务,漪澜堂建筑群修缮工程顺利开工。工程遵照恢复古都风貌、消除漪澜堂建筑群文物本体残损病害、纠正历史不当干预、恢复历史格局、展现北海皇家特质为目标,对再现漪澜堂及琼华岛历史风貌及山水景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海漪澜堂建筑群修缮工程计划工期两年,预计2022年修缮完成。届时这座古都北京著名的历史景观将在“十四五”内以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再度向社会开放。

  中山公园:

  住户腾退恢复景观绿地

  中山公园地处首都核心区,其前身是明清皇家社稷坛,1914年辟为公园开放,初称中央公园。

  近年来,中山公园通过复壮保护一级古树、铺设草坪、移植竹林、栽植盆景造型树木梅花、布置太湖石等,同时通过住户腾退,共恢复景观绿地304平方米,并于2018年“五一”期间正式向游客开放。

  为助力北京市中轴线申遗,社稷坛内坛将进一步开展腾退、整治工作,恢复原有历史环境风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本版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