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对话”伦敦金融城

2020-10-23 09:11:25|来源:北京日报|编辑:宋姝君

  原标题:跨越万里,探寻中英合作新机遇北京金融街“对话”伦敦金融城

       北京日报记者 曹政

  一场跨越万里的对话昨天上演。

  在昨天下午金融街论坛专场活动上,北京金融街“对话”伦敦金融城,探寻后疫情时代中英合作的新机遇。在两地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眼中,北京金融街与伦敦金融城已经有长期的合作基础,未来在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也将有更多机会。与此同时,北京正不断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即将推出的百项创新举措也为两地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北京金融街“对话”伦敦金融城

  10月22日,在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的北京金融街与伦敦金融城“对话”活动现场,与会嘉宾握手致意。  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我们必须携手共同努力”

  1平方英里的伦敦金融城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创造了英国3%的国内生产总值,堪称“全球经济的动力之都”。

  北京金融街过去20多年的发展速度,也让世界惊艳。如今金融街已经发展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拥有各类金融机构近1900家,区域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超过千家。

  两地金融机构此前已经有过频繁往来。早在91年前,中国银行就在伦敦设立经理处,作为中国金融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而今,总部设在金融街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7家中资银行,也在伦敦设立了分行。

  疫情之下,携手应对挑战,寻找新机遇成为深化合作的重要主题。“我们必须携手共同努力,确保疫情后的全球复苏是建立在创新、可持续性和协作的原则之上。”伦敦金融城市长威廉·罗威说。渣打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晓蕾也表示,这场疫情让大家认识到,当人类面临重大挑战和威胁时,人与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协同和合作是多么重要。

  “在后疫情时代和后脱欧时代,中英合作的前景会更加广阔。金融合作是中英经贸合作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论坛上,中国银行副行长孙煜说,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当前英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和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随着我国加速金融开放,中英金融业可以在支付清算、外汇交易、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领域挖掘更多业务机会。

  北京推百项金融开放新举措

  根据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工作安排,本市将在金融领域实施100项开放创新举措,包括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便利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便利跨境投融资、支持国际创业投资发展、给予外资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发展国际财富管理和绿色金融、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开展数字货币实验等。

  “这些都为金融街和伦敦金融城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城区区长孙硕说,金融街未来将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落地的试验区,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新高地,西城区将抓住“两区”建设的特殊开放政策,努力把金融街建得更开放、更国际化。

  对话中,孙硕也建议,未来两地应健全交流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加强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资产管理等行业合作交流,支持互设分支机构;推动金融街与伦敦金融城共同建设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支持伦敦金融城各类金融教育机构在金融街发展业务,推动实现高水平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互认可,为人才交流提供便利。

  绿色金融释放巨大合作潜力

  昨天的论坛上,金融机构纷纷聚焦绿色金融领域。“未来十年,世界绿色发展投融资需求达数十万亿美元。”孙煜说,英国拥有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灵活的管理制度;中国市场广阔,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最大、金融科技普及率和接纳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英两国在绿色环保与金融科技领域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坚实的合作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反映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巨大决心和努力。”威廉·罗威说,我们希望现在的经济恢复是绿色的,在绿色金融和数字创新领域,中英将有巨大合作潜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马骏表示,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建立零碳园区,这会涉及到很多零碳技术和投资机会,英国的同伴们已经显示出很大兴趣,愿意跟中国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