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北京迎接无人车时代
来源:北京日报  |  2020-10-23 09:24:01

 10月10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正式在北京开放载人测试运营。居民无需预约,仅需打开Apollo Go App、百度地图或者百度App小程序,便可直接呼叫体验用车。此次无人车测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据了解仅在测试开放后三天,Apollo Go运营状况就突破了此前测试的最高峰值。数据显示,仅10月12日当天,Apollo Go单站点自动驾驶出租车约车最高峰值达到了600单,全天累计高达2608单。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百度拥有北京最多的40张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但运力还远不足以满足如此集中的体验需求。

自动驾驶 北京迎接无人车时代

  无人车时代不再遥远

  百度自动驾驶载人测试,无疑将成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建设之路上的里程碑,他代表着我国无人车研发水平进入了全新阶段。事实上,在新基建的浪潮中,与国家的政策引导下,以百度为首的各个科技行业龙头企业,纷纷为自动驾驶研发领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科技力量,在全行业的推动下,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速度着实惊人。

  从自动驾驶汽车的具体使用体验来说,目前,依靠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无人车不仅可以做到真正的“完全无人驾驶”,甚至还可以实现“自主泊车”。

  在共享汽车场景,用户可以实现对共享汽车的定点远程召唤、自主泊车和自动充电等功能。该功能解决了其取车找车、停车找车位等难题,极大改善了用户对于共享汽车的使用体验,促进了自动驾驶汽车在实际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在私家车场景,搭载自主泊车功能的车辆能完成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常驻点实现远程取车、还车、自动充电等等。同时,通过自主学习能力,无人车还能不断适应更多、更复杂的场所,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召车用车。

  若是想真正让无人车自如地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高效的量产便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车配套的自动驾驶套件也在持续更新。迄今为止,部分驾驶套件已实现了硬件驾驶能力及安全性成倍提升,而成本却折半下降的成果。有关专家认为,此举进一步促进了全无人车的量产,而这些令人振奋的成果,无疑都在向我们宣告着:无人车的时代已经不再遥远。值得一提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搭载百度自动泊车技术的威马汽车将在明年上市,这也将是中国首款搭载自主泊车技术的量产车型,老百姓离无人车的距离又进一步拉近。

  北京成为自动驾驶“第一城”

  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陈出新,更离不开实际的测试。而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则成为了无人车的大型“试验田”,为自动驾驶技术测试研发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实上,北京也确实拥有着独特优势以支持自动驾驶的研发与测试。

  首先,无论是在大众的印象里,还是在专家学者的论述中,近年来,北京拥有着较为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也拥有着众多颇具代表性的交通场景、模型。而这与自动驾驶测试需求有着极高的适配性。

  其次,北京市交通委、经信局和交管局等部门、机构一直以来都对自动驾驶领域持认可与支持态度,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引导、促进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早在2017年12月,北京市就率先出台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涉及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道路测试的政策法规、管理主体、测试场地、测试流程、事故保险赔偿及测试监管等系列问题。统计显示,近几年,北京市在测试牌照规模、测试主体数量、车辆类型丰富度上均居于全国首位。

  此外,北京还汇集了大量科技创新性企业,以及诸多科研氛围浓厚的名校,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输出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例如,2019年3月25日,由百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3所智能驾驶相关领域优秀高校共同发起的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此举绘制了智能驾驶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蓝图,备受各方好评。越来越多企业与学校的加入,不断为自动驾驶产业输送着养分,成为其发展之路上坚实的后盾。

  凭借着这些优势,北京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北京市已在海淀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房山区共开放了151条,503.6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而今年9月在北京首钢园区进行的无人车直播测试中,通过5G技术实现的远程云代驾功能也令所有观众感到惊喜。

  毫无疑问,北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影响着全国的走向。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以“安全第一、有序创新”为原则,通过最早政策支持引导,与最多资源投入,北京成为了中国目前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配套最完善的城市。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加大投入,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地区重视自动驾驶产业,支持无人车技术的实验与应用。在二者的推动下,中国正朝着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强国大步迈进,无人车广泛渗透应用于生活的场景的未来已不再遥远。文/刘鑫

编辑:宋姝君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