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场文化活动解渴市民精神需求

2019-12-30 09:30:47|来源:北京日报|编辑:李玥

  本报记者 李洋

  2019年已近尾声,遍布城乡的市民文化活动正在抓紧最后几天时间,高潮迭起,为持续了一年的热闹画上休止符。仅在上周,持续了两个月的通州运河文化节落下大幕,原创话剧《运河1935》为之呈上压轴大戏;朝阳区43个街乡的艺术能人齐聚一堂举办汇演,从该区全年基层文艺创作的500余作品中选出精品。作为年度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之一,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19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已通过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共六大板块,为市民送上2.3万场精彩文化活动。

  市民成为舞台绝对主角

  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是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品牌自2014年创立以来最大的特色,如今已形成“市民是主角,社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从山东远嫁到北京延庆的程朝霞如今是一位消防员的妻子,从小喜欢跳舞的她,曾梦想过有一天能以舞者的身份登上一个大舞台。2019年,这个心愿在北京实现了。作为延庆文化馆舞蹈队的一员,她和众多热爱舞蹈的姐妹们一起,以一支传承了延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舞蹈赢得了“舞动北京”舞蹈大赛的金奖。“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我感觉那个梦想越来越清晰,站在决赛舞台上的时候心脏都在狂跳。”她说。

  能够承载艺术梦想的舞台,很多、很大。朝阳区大屯街道芊红舞蹈队的队员们在2019年有了一次终生难忘的“舞台”经历。国庆节当晚,舞蹈队的大部分队员都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联欢活动。团长李平回忆,“那一晚,我们跳啊、唱啊,跳了近20支舞,不知疲倦。” 甚至,业余文艺爱好者还可以站在全国群众文化的最高舞台上释放梦想。2019年,由北京市民创作、演出的音乐作品《锣鼓巷》、舞蹈作品《流动的城市》、戏剧作品《改变自己》、曲艺作品《赤子归心》代表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其中《赤子归心》还摘得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

  六大板块活动发挥“明星效应”

  经过多年培育,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已形成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板块,在这些板块的“明星效应”带动下,公共文化活动已形成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联动的服务之网。仅以国庆期间全市开展的游园、文艺演出、诗文朗诵、文化讲座、书画赏析、展览展示等977项公共文化活动为例,由街乡、社区村举办的文化活动占比达到58.2%,真正做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阅读北京”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诵读大赛就依托全市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吸引了全市6岁至88岁众多市民参与。从市区图书馆到社区图书室,从线上小程序到街头朗读亭,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阅读快闪到北京语言大学的读诗分享会……热爱阅读,也愿意通过诵读分享自己阅读体会的人们读出了2万余篇作品,其中三成作品来自于市民的亲笔创作。

  广受京城票友喜爱的“戏聚北京”北京市戏曲票友京剧大赛,年年会遭遇报名塞车。为了满足各区票友的报名需要,比赛今年同时开放20个报名通道,吸引近万票友参与其中。最终评出的年度“十大名票”,分别来自怀柔、房山、昌平、西城、海淀等8个区。

  “互联网+文化”整合资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早已告别单一的线下服务场景,“互联网+文化”模式已成为京城公共文化服务的标配。

  2019年,北京数字文化馆平台集中发力,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月系列文化活动,播放视频3500万次,吸引超过870万人次观看网络直播,其服务半径甚至已溢出北京影响到天津、河北等其他省市。

  传统节日,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高峰期,在“互联网+文化”模式的推动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也在不断提升。一年一度的“文化惠民逛庙会 欢欢喜喜过大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向首都市民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文化活动正是以全年最大的节庆活动春节为契机,通过“互联网+文化”方式,完成了一次多方文化资源整合的年度大礼。春节逛庙会,是北京市民和世界各地游客钟爱的民俗体验,2019年,庙会抢票活动吸引了476万人次市民参与,换票率为87.98%,满意度指数为99.09%。伴随着市民参与庙会的热情,龙潭庙会、厂甸庙会、千军台庄户村幡会等重头活动中,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传承与传播,使传统文化价值深度嵌入到当今百姓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