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校的“围墙” 开放科学活动服务18万名初中生

2017-12-06 09:30:03|来源:北京晚报|编辑:李玥

打破学校的“围墙” 开放科学活动服务18万名初中生

  12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二环的雍和航星园,30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学生正在这里学习木流牛马的原理。而这只是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00余个项目中的一个。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开放科学活动)启动于2015年秋季学期,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的一张名片,开放科学活动彰显首都教育独特魅力,主要用以解决一些学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单一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本学期,开放科学活动分为自然与环境、健康与安全、结构与机械、电子与控制、数据与信息、能源与材料、人文与历史等七大类,为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成长发展平台。

  开放科学活动自10月28日启动以来,全市18万名七、八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33%的活动课时量。通过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督查、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反馈,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科学性、探究性、启发性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这些课程具有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原理,能够与学校内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相互融合;活动流程设计规范有序,步骤安排紧凑得当、分工合理;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动手操作体验,学习获得感高。其中,《木牛流马》便是一门颇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门课程学生好评率达到了99%。

  相传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创造之一,诸葛亮在北伐时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所使用的工具。荷兰科学家发明了一个相似的机械装置,只需要风力就可以使其行走,该课程围绕这一机械装置展开讲解,学生通过动手拼装一个风力机械兽来探究其中的原理。课程配备一名主讲教师五名助教老师,老师讲授时间2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时间100分钟。动手实践时,每六名学生还有一名助教老师进行辅导。

  授课老师告诉记者,这种开放式授课鼓励学生采取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和来自不同学校的小伙伴交流,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2015年,北京市教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规模引进社会优质资源进入供给侧,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博场馆、高技术企业作为资源单位进入教育领域,为全市七、八年级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社会大课堂开放式教育服务。在落实活动设计初衷,突出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同时,课程质量在连续两年的严格把关后明显提高,一批高水平课程逐渐成为“优课”“好课”典型。它们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有效衔接校内外学习,助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帮助学生找寻兴趣爱好特长,探索职业生涯方向领域;开阔视野、博闻广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