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座水泥筒仓点亮北京广渠路夜景 成文化新地标

2017-11-14 09:55:49|来源:北京晚报|编辑:李玥

  原标题:水泥厂转型升级文化新地标 46座水泥筒仓点亮广渠路夜景

  坐落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东南端的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内,拥有着亚洲最大的水泥筒仓群。如今,这里的46座水泥筒仓全部实现夜间亮化,极具工业特色的夜景已成为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廊道的新夜景,“扮靓”广渠路。

  工业遗迹成文创园特色

  由首农集团打造的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东临双桥东路,南抵广渠路。园区前身为原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独有的46座筒仓保留了30多年历史的老厂区建筑和工业遗迹。

  今年,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运用行业最领先的激光投影技术,夜间打亮园区全部的46座筒仓,并在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期间,打出公益性宣传标语等内容,在广渠路沿线形成极具工业特色的夜景。

  “目前这46个水泥罐状群的广告宣传价值日益凸显,夜间点亮的罐装群已经成为双桥的一处文化地标”,首农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利用好这个特色平台,宣传展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双桥的风貌。”北京晨报记者看到,除亚洲最大罐体群外,塞隆文创园内还有火车、铁轨、站台等特色景观,都是极具特色的工业遗址形态和空间资源优势。“目前我们计划将火车车厢打造成特色餐厅,方便入驻园区企业的员工就餐。”

  疏解提升体现国企担当

  塞隆园区是由首农集团所属企业北京市双桥农工商公司(双桥农场)打造。近几年,随着市、区政府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环境整治力度的增强,首农集团作为国企率先拆除腾退了220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违建,综合整治了80万平方米,疏解商户3216户,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塞隆文创园项目所在地的前身北京胜利建材水泥库,始建于1984年,作为亚洲最大的水泥筒仓群和粉料仓储基地,先后承担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水泥料储存任务,成为工业文明时代的缩影。

  2015年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开园,胜利建材水泥库华丽变身,成为集影视传媒、广告创意、文化交流、艺术展览等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8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

  截至目前,塞隆园区已有80余家文化企业、3家上市企业入驻,园区及入驻企业产值逾10亿元,纳税额达到6000万元。

  华奥传媒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作为从事视觉艺术文化服务的企业,先后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重大活动的视频、灯光、舞美创意,包括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北京国际电影节开闭幕式等。“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剧《绿野仙踪》。”基地负责人李洪刚说着展示了全息技术和全彩激光技术,此时演播厅里凭空出现了一个虚无缥缈却美轮美奂的时空隧道。“这是用激光打在干冰烟雾上呈现的效果,将给现场观众带来唯美虚幻的感受。”

  潜艺视文化公司的水下基地也位于塞隆园区,直径达11米,池深6米的超大水池,曾是《大闹天竺》、《鬼吹灯》等电影的水下戏取景地。“这里可以拍水下写真婚纱摄影、搭建水下特技影视摄影棚,还能作为全球PADI休闲潜水员培训基地。”

  入驻园区的公司表示,之所以选择塞隆,不仅因为这里优美的办公环境、完善的园区管理,最吸引他们的是便利的交通。“出门就是广渠路,特别方便。另外我们公司大部分年轻员工在附近租房住,这个地段的房租大家觉得实惠。”一家影视企业老板说。

  筒仓二期改造办“一带一路艺术展”

  目前,塞隆园区正着力提升文化内涵,自主研发“塞隆礼物”文创衍生品定制平台。“目前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有办公用品和电子产品,比如水泥筒仓形状的花瓶、园区形态的收纳盒子等等,我们还将依托互联网+,提供创意文化、科技融合类高端礼品定制服务。”

  塞隆园区还将加快论证46座筒仓的二期改造工程,目前空置的筒仓有望作为布展用地。塞隆园区计划与北京市、朝阳区政策对接,策划“一带一路艺术展”等大型展览,将园区打造成为区域知名的文化创意精品特色园区。

  塞隆园区的打造者双桥农场还将打造双桥名片和文化地标,形成千亩级体量的“文化双桥”集群。双桥农工商公司副总经理高建华说,未来,在连接首都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双桥区域,首农集团将盘活资源,利用并重塑三元乳品厂、大秦物流、木材厂等疏解腾退的老旧厂区、厂房,打造多个类似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的产业园区,建构“文化双桥”新业态集群。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