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我的第二故乡

2017-08-17 11:09:0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4--陈黎辉_meitu_2

陈黎辉(越南)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的生活就像一场梦,可实现的梦。

   上高中,刚上大学那会儿,梦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遥远的,是不真实的,是可笑的,是一睁开眼就会消失的那种。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那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追求。新时代的年轻人身上往往充满着一股劲儿,叫“干劲儿”,我不知道这个观点够不够普遍,至少我有。所谓的现实只不过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巴掌把你从梦中打醒。醒了之后,回到现实,回味着那个梦。多么朦胧,多么美妙,说一句夸张的话,它甚至比极乐世界还要美。但是对于有着“干劲儿”的我来说,是宁愿挨着巴掌也要把梦实现的。

   我叫陈黎辉,越南籍,22岁,目前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我刚来北京那会儿还是个高一的孩子,就读于北京第五十五中学国际文凭学校。到现在来到中国也有个十来年的时间了,还在香港待过一阵子。

   中国,那是个五洲中的强国啊。北京,那毫无疑问是个国际大城市。留学生有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去另外一个国家读书只是为了拿个文凭再回到自己国内并希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第二种类型是想扎根在当地发展。我属于后者。第一种选择对我来说是没有希望的,或者说我看不到希望。虽说中国和越南都是老社会主义国家,但毕竟还是两个国家,还是存在着教育、文化、人的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我到这边读书,接受了中国的教育,跟中国人打交道,习惯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身边朋友圈越来越大,铁兄弟越来越多等因素都让我越来越离不开这片土地。我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我舍不得我的兄弟,更不愿看到我心里的那个江西姑娘流下的泪。我在这个城市,我在这个国家看到了未来。而现在的我正在努力,一天一天地努力,一天一天地盼望着自己长大,盼望着未来。可再怎么盼,都不能长歪了。走正道,不邪恶,做个有良心的人。这个过程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熬”。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是我最爱的一句歌词。

   妈妈20多年前辞掉自己的工作,为了留在家每天亲自照顾我们哥俩。爸爸原是驻北京驻越南通讯社社长。家里经济情况也算是够吃够喝。2013年那个无雪的冬日里,爸爸下岗了。一夜之间家里就剩下那么些积蓄,加上爸爸身体从上到下都是毛病,长期服药。当时我眼前真的是一片空白。哥哥还在拼搏中,要撑不下去了,后来把两套房子卖掉再买一套小的,煎熬的生活还在持续。很多人都不懂什么叫做“饿”,今天没来得及吃饭或今天忘带钱了没法买吃的,这不是饿。真正的饿是想吃也没钱买,有钱又不敢买,敢买又不敢吃。这叫做“饿”。

   我经历过,我理解。在北京这几年的生活,饿着饿着就能饿出个美好的日子来,这叫拼,这叫跑,这叫跟命运奔跑。我现在不再是一个在别人眼里所谓的“社长陈公子”,我不再是个乱花钱的少年,我不再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的孩子。在北京,我找到了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兄弟,真正的爱人,我看到了未来。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讲,可以用“缠绵”这个词来表达我对它的感情。梦并不是不可实现,梦浅浅有了颜色。北京不是我的故乡,但却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要努力把那一点陌生的感觉化为熟悉,越来越熟悉。这得靠我的努力去完成,得靠身体去接触,得靠我的心去感受。

   在一间屋子里住两天也能住出感情来,更何况我的整个青春都在这。舍不得那干脆就不舍了。80,90年代的中国人有着美国梦。对于现在的我,有着“北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