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让古都洛阳历史文明“活起来”

2017-06-23 14:26:3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万庆丽

  国际在线河南报道(高桠):作为13朝古都,洛阳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百万,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广泛交流合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裹挟走了洛阳“帝都”的无上荣耀,却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最厚重的历史文明。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今天的洛阳又有了新的名片。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洛阳也注重历史文明的保护与传承,让“千年帝都”的历史文明展现出勃勃生机,藉此也带动了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总收入达22.03亿元。6月9至11日,“CRI中外记者看河南”走进古都洛阳,探访“千年帝都”洛阳在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辉煌成果。

  让文物活起来 诠释典籍里的历史

  洛阳历史上先后有上百位皇帝在此执政,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作为我国历史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留给了洛阳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龙门石窟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白马寺、关林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84处,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白居易墓等众多文物遗址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1_1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陈建辰 摄)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但地面历史文化遗存为啥屈指可数?”采访中,“2017CRI中外记者看河南”记者团里,有外籍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带队导游的话,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每一次金戈铁马,给文物带来的都是一场劫难。正因为此,洛阳留存于地面的历史古迹并不多,但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数不胜数。

  导游此言不虚。在洛阳盆地洛河两岸东西不足5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五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这五大都城遗址包含了自夏至唐、宋近3000年中华文明与文化重要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大规模遗存。

  除了书籍古典,对历史文明最好的传承,莫过于历史文明的发掘与展示。目前,随着这些遗址的发掘工作的推进,很多文物已走出地面“活”了起来,成为世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生动的“教科书”。

  2015年4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全面开放。其中,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经考古发掘,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通过室内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天堂及其周边散水、水渠、柱础、四周廊屋夯土基础等遗址的真实面貌。天堂也是徐克导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通天浮屠的原型所在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2_1

  CRI中外记者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合影(陈建辰 摄)

  明堂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明堂遗址项目通过世界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转化为绚丽的感官体验,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诠释洛阳历史及盛唐文化,这种集历史文化展示、游客互动体验于一身的传播方式,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属首创。

  参观完天堂、明堂,CRI葡萄牙语外籍记者拉法埃尔(Rafael Fontana)惊叹地说,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物古迹,令人震撼。

  不过,更令人震撼的,是2017年6月11日奠基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被誉为“华夏第一都”。根据方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将建成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在奠基仪式致辞中表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就是要让古代遗址和出土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当地民众,惠及民生,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将有利于向公众充分揭示遗址内涵,展示深藏库房的文物,阐释早期中国形成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让遗产走出“深闺” 提高洛阳知名度

  历史文物,是洛阳最知名的一张世界名片。据统计,洛阳市目前馆藏文物40万件,仅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现库存文物就有30余万件。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一直有个观点: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应充分展示文物本身的魅力和价值。对考古发掘成果的适时、有效展示和利用,不失为盘活库存文物、发挥文物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洛阳知名度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近年来,洛阳市尝试将大量发掘的出土文物请出“深闺”,拓宽文物展示的市场领域,和外地博物馆联姻,让洛阳的精美文物进入国内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品殿堂,实现异地共享,得到充分展示。

  2011年,洛阳博物馆组织了大唐三彩展到广东巡回展出,并参加了浙江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举办的相关展出。2014年4月18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和荆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王城春秋”东周洛阳文明展在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东周墓葬中出土的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文物238件(套),历时3个多月,为当地市民带去了一场视觉盛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3_1

  洛阳博物馆讲解员向CRI中外记者介绍该馆珍品——夏代乳钉纹铜爵(陈建辰 摄)

  与此同时,洛阳博物馆还积极走出国门,举办文物交流展览。2013年,洛阳博物馆参加了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举办的百年金钢大香炉发现20周年特展。2015年,洛阳博物馆在瑞典举办唐代洛阳大型文物展。

  据统计,洛阳博物馆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立或合作举办了文物交流展览,让更多文化遗产走出“深闺”,得到更加合理利用,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让文化资源集聚 实现产业化发展

  在传承展示本地历史文明的同时,洛阳也注重各种文明的交流,通过“引进来”的方式,产生集聚的力量,壮大本地文化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洛阳博物馆先后引入的具有异域风情的国外展览有:秦汉-罗马文明展、风格挪威画展、非洲文物艺术展,让市民和游客不出国门就能近距离接触国外文物。

  洛阳古城是金元时期在原隋唐东都里坊区遗址上兴建而成的城池,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历经3000年文化没有断代的现存地上城池。2016年,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一期开始动工,按照“分期实施、逐步推进”原则,首先启动了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示范工程。

 【CRI中外记者看河南 右上标题加摘要】传承与创新 让古都洛阳历史文明“活起来”

  洛邑古城(洛阳老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洛阳市老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聚集非遗项目,引入国家、省、市级200余项顶级非遗传承项目在此集中展示、交易,致力于打造最具权威的集传承、传习、展示、交易、文化创新于一体的传承人大师创作、创新总部基地。

  被尊为中国佛教“释源”与“祖庭”的白马寺,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名寺。坐落于白马寺院西侧、规划占地面积约7.2公顷的白马寺国际寺庙区里,目前已建成缅甸、泰国、印度风格的佛殿,还预留了10个不同建筑风格的佛殿区域。6月11日上午,“2017CRI中外记者看河南”大型采访活动的中外记者,被这些颇具异域风情的佛殿吸引,不少外籍记者驻足拍照留念。

  CRI尼泊尔语外籍记者拉姆萨尔(Laxmi Lamsal)参观白马寺时很有感触,他谈到:“佛教通过古丝绸之路传播到很多国家,各国佛殿在这里集聚展示,必将促进世界各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5_1

  CRI外籍记者在白马寺采访 (陈建辰 摄)

  据了解,泰国风格佛殿是白马寺国际寺庙区内最早修建完成的异域佛殿,由泰国友好人士投资建造,里面供奉有释迦牟尼佛骨舍利;印度佛殿由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与中方商定修建的,印度前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夫妇等亲自参加了落成典礼;缅甸风格佛殿是缅甸宗教部负责的建设项目,于2014年6月落成。

  河南省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在白马寺佛教文化区修建国际寺庙区,对于加强白马寺与世界各国佛教间的友好交往具有积极意义。

  让创新为引领 带动历史文明传承

  当年,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方国家的,除了丝绸、茶叶,还有中国的瓷器,而瓷器的英文就是“china”,由此可以看出瓷器在世界的影响力。

  洛阳市民李学武研制的牡丹瓷,将中国的唐白瓷与与洛阳的千年牡丹文化相融合,被称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让历史文明有了新的载体,并走出国门,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唐白瓷回归世界,让世界认识牡丹瓷。”在制作牡丹瓷的同时,李学武还努力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发展之路,致力于传统唐白瓷技艺的恢复,围绕洛阳地域特色,设计、研发并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河洛文化特色的陶瓷工艺产品。而牡丹瓷也成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特色文化。

  今天的洛阳三彩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最艳丽的陶瓷”,是中国工艺美术类别中的一个独立门类,尤其是三彩釉画作品、大型三彩环境艺术壁画等,备受国内陶瓷艺术界人士的推崇。但30年前,三彩艺术给人的印象,还仅仅是墓葬出土文物,颜色单调,造型也只有马、骆驼等。1986年,洛阳师专(现洛阳师范学院)成立壁画研究室,该校老师与美术系毕业生郭爱和一起组建团队,着手对传承千余年的三彩艺术进行创新发展。自此,洛阳三彩艺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类别中的一个独立门类,并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6_1

  洛阳师范学院中国三彩艺术馆工作人员向CRI中外记者讲解三彩展品 (陈建辰 摄)

  为了让洛阳的三彩制作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创新,2016年9月,中国三彩艺术馆在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正式开馆,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创新设计陈展手段,展示了郭爱和30多年来创作的三彩作品及不同时期的“洛阳三彩”藏品,还有部分洛阳师范学院师生创作烧制的三彩作品。

  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也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洛阳市老城区在强化项目支撑的同时,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已转化成真金白银。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计显示,该市历史人文游持续发酵,2017年“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245.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03亿元。其中,传统的历史人文景区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依旧接待势头强劲,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文峰塔非遗产业园区也表现不俗,3天共接待游客待游客约25.41万人次。此外,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等景区游客量也呈持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