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绍营:打造生态工业城 环境设施要先行

2017-06-19 12:03:0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万庆丽

  国际在线河南报道(高桠):6月14日上午,“2017CRI中外记者看河南”走进郑州经开区采访活动结束后,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绍营接受国际在线记者王高飞专访,就该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略有删节)。

【先不签 郑州真中】崔绍营:打造生态工业城 环境设施要先行  
崔绍营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高桠 摄)
  国际在线:郑州经开区至今成立24周年了,作为国家第一批、河南首个经开区,它成立之初的目标是什么?目前来看,这些目标实现了吗?
  崔绍营:郑州经开区从1993年成立,它的发展经过了若干个阶段。从起步、打基础、上台阶、成规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一个区域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制定计划时,原则上是五年一个阶段。经开区“十二五”制定的各种目标、各项计划、各种任务,在“十二五”这五年,已经完成或圆满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是呈翻倍、四倍乃至五倍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十二五”设定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发展的历程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三五”经开区又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就是要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发展,因为我们和自己比、和周边城区相比,我们已经是遥遥领先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排头兵,但和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和世界先进的国家地区相比,我们差距还是很大的,需要干的事还很多,那么我们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十三五”已经过去两年了,到2020年,经济指标要实现万、千、百亿——主营业务达到一万亿,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千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超过一百亿。指标的背后需要一系列项目、一系列载体来支撑、来实现。任务很艰巨,需要实施的计划很庞大。
  国际在线:工业园区,在所有园区中通常是污染最严重的,与建设生态宜居区是矛盾的,郑州经开区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实现生态宜居建设的?
  崔绍营:经开区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实施的一项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载体,来助推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占首要位置,经济的支撑要有经济的载体。我们提出了工业兴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制造业,如汽车、装备制造。实体经济提的很响,围绕这个做文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招大引强,积极创造环境、创优环境,增强吸引力,让企业来投资放心、投资安心。由于经开区环境创造的好,表达了诚意,投资者才能来。比如:东风日产、上汽、海尔、郑煤机、双汇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企业入驻经开区,在这里投资兴业。其次,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队伍很庞大,要让这些企业发展好、发展为大企业,我们要搞好服务,搭建有利平台,如,土地空间的支持,项目的支持,融资平台的支持,让中小企业安心发展。再次,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技能创新竞争很重要。支持企业搞创新,强化研发团队,增加科技投入,企业的活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经过几年的发展,经开区被工信部命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园区”,但是工业未来的路还很长,包括一些大型企业,还没有达到预期的产值,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我们要给他们创造环境,让工业企业发展的更好。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推动第三产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配套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颇,不能只抓其一,不抓其二,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关键是打造好和谐发展的环境。
  国际在线:惠民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所有单位都会关注这一问题。据我们了解,近年来,郑州经开区的惠民工程不仅做的好,还做的非常有特点。请问崔书记,郑州经开区的惠民工程主要有哪些特点?哪些方面让老百姓很认同?
  崔绍营:说发展的特别好,我们自己不敢这样讲,是百姓支持上级党委政策实施,广大干部职工用心用劲用力,实事求是推进工作,脚踏实地推进项目。随着项目的发展,空间需要拓宽,群众的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但是对工作很支持。现在经开区辖区有20万的产业工人,如何为辖区的市民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因为发展成果要惠及广大群众。
  当然,发展中会有很多矛盾,很多问题。资金问题、工程问题、工程进度问题,离群众的诉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在全力以赴地努力。比如安置房建设:经开区十三个安置区全面开工,未来要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现在开工和建成520万,其他的还正在全力推进。要让群众住上新的房子,因为对群众来说,特别是农民,这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是一次革命。原来依赖土地以农业为生,现在转到城市的生活,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方面政府也在创造环境,住的条件要改变,还要让他们积极就业,收入要比过去高,而且收入要相对稳定,同时孩子们上学条件还要比过去好。于是,经开区大量建幼儿园、小学、中学来配套,让下一代觉得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城市。同时,医院、养老设施等民生工程,也在积极地推进。原来这些工业区没有(医院、养老设施等),好多都是一张白纸从零做起。我们和郑大二附院签订协议,投资15亿在这里打造一个大型的综合医院,这些都是配套设施。最近又研究了一批农贸市场,这是百姓生活不能少的。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为老百看书、跳舞提供空间、提供条件。还有图书室,经开区率先实现了无线上网,随时都可以上网。类似的一系列便民措施,都应该积极地推进,让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国际在线:郑州经开区建设24年来,不断在机遇与挑战中发展。请问,近5年来,郑州经开区面临的机遇是什么?有没有遇到挑战?是如何克服的?
  崔绍营:社会发展中,前进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过去常讲“不畏艰险 勇于攀登”、“无限风光在险峰”,发展就要克服困难。在发展中间,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说,要让群众、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接受时代发展的现实,这就需要让群众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这就需要大量的群众工作,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先培训党员再培训群众,给他们讲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让他们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支持你的工作。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发展经济,保证经济增长,也要保护环境。这种矛盾如何解决?不能经济发展了,水污染了,土壤污染了,空气污染了,让群众觉得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这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在科学布局——搞绿地、搞公园、搞河流,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在保证发展的同时,使环境容量指标下降。这个目标难度很大,但是即使再困难,我们也要去面对,积极地去完成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土地的问题,不能野蛮地、非常粗犷地占地。土地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我们要积极推进并贯彻实施的目标和方向。
  国际在线:来到郑州印象很深的项目是中欧班列(郑州),中欧班列(郑州)目前沿线能覆盖多少个国家?通过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走出去的中国品牌有哪些?
  崔绍营: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们在2013年抓住机遇推动了中欧班列(郑州)的开通,现在实现了每周往返五班。下半年我们将推进到每周往返六班,接着实现每周往返七班,即每天往返一班的目标,使中欧班列(郑州)成为黄金通道。中欧班列(郑州)沿线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辐射到20多个国家,110多个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均与日俱增。沿线很多国家都和我们开展了贸易往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参观中欧班列(郑州)的保税仓,里面有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沿线国家的各种产品,非常丰富,班列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把国内的物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这样也强化了双方的友谊和感情。我们前两年每年还会召开一次沿线国家的峰会,沿线国家的铁路、海关部门人员以及大使都会来参加,会议会发布一个郑州宣言,与会各国代表共同签字,实现互利共赢。这座桥梁不仅为我们中国带来利益和好处,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我们的项目也深受沿线各个国家的欢迎。前几天,我接待了白俄罗斯的驻华大使,他们来参观中欧班列(郑州),觉得这个载体非常好,交流了白俄罗斯的牛奶、食品如何销往中国,中国的产品如何销往白俄罗斯。同时,我们也和匈牙利等国家共同商讨如何设立贸易代办处,来推动发展。所以说中欧班列(郑州)是实现沿线国家以及相关地区互利共赢的通道和载体,我认为会发展得越来越来好,双方之间的交往也会越来越多。
【先不签 郑州真中】崔绍营:打造生态工业城 环境设施要先行  
CRI波斯语外籍记者莫日岗(Mojgan Behmanesh)拍摄海马汽车流水线生产车间(陈建辰 摄)
  国际在线:郑州经开区经过24年的发展,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请崔书记谈谈经开区的优势有哪些特点?经开区下一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崔绍营:要形容经开区,一是潜力大。经开区的潜力来自于现代的产业、现代的对外开放平台和现代的创新创业载体,以及现在的集聚优势。二是功能全。经开区是自贸区片区、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国内国外的产品都在这集收、分拨,经开区功能健全。三是环境优。经开区的工业是现代工业,是现代产业,不是过去传统的,所以说打造生态工业城从城市布局到建设都围绕这个在推进,环境一定非常好,相关生活配套设施也会比较到位。如果要用简单的字来说,就是梦想,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也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先不签 郑州真中】崔绍营:打造生态工业城 环境设施要先行
规划中的经开区景致 (陈建辰 摄)
  提到未来,我们总会有梦想和美好的愿望。未来经开区的发展应该是:环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全、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区域经济效益更强,但是这个历程将会比较长。如何保证区域和谐发展、绿色发展,都需要大量艰苦艰辛的工作,但是我们是有信心的。未来经开区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开发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