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朵花一座城一场变革

2017-06-08 11:10:14|来源:河南日报|编辑:万庆丽

【焦点图】洛阳:一朵花一座城一场变革

图为洛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洛阳出口牡丹、芍药质量安全示范区对即将出口的牡丹、芍药鲜切花进行抽样检疫 陈超 摄

【焦点图】洛阳:一朵花一座城一场变革

四项惠民举措倒逼牡丹园采取措施提升观赏内容和质量 付首鹏 摄

【焦点图】洛阳:一朵花一座城一场变革

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园观赏 付首鹏 摄

【焦点图】洛阳:一朵花一座城一场变革

融汇文化元素,提升游园质量 付首鹏 摄

  相约千年帝都,共享国色牡丹。
  
  四月,花与城的故事,在洛阳精彩上演。
  
  真正办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今年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委、市政府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等四项惠民举措,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而在业内人看来,四项举措的背后,不单是为了惠民,更是倒逼洛阳牡丹产业更好发展的一剂“良药”,意在通过观念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35年来,洛阳市以花为媒,借助牡丹文化节舞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惠民之花、城建之花、生态之花、创新之花、产业之花、开放之花绽放全城。
  
  一朵花,惠民润泽分外香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在刚刚过去的赏花季里,人们为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赞叹时,更为这座城市的惠民风采鼓掌喝彩。
  
  坚持“以节惠民”,今年牡丹文化节前,洛阳市委、市政府在拓展往届赏花惠民、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连续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等一系列赏花惠民政策,不仅在价格上较往年有大幅优惠,在旅游年票使用、牡丹园免费开放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力度之大创历年之最。
  
  在四大惠民举措下,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单日旅游接待量创历届牡丹文化节最高纪录,旅游年票的“20万+”,旅游人气全面提升。
  
  徜徉牡丹花海,市民和游客体味到的也不仅仅是国色天香的雍容华贵,还有赏花惠民举措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位叫王新生的洛阳退休教师,为此专门写下13首诗表达喜悦之情,称赞此举“更加大气、更加亲民”。
  
  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说,以牡丹文化节为契机,不断出台惠民措施,体现了“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也是洛阳市委、市政府对“如何让牡丹文化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的具体回答。
  
  一朵花开百花香。在牡丹文化节的引领下,古都洛阳绽放的不仅是炫丽的惠民花海,还结出了开放招商的硕果。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各种开放招商、论坛峰会活动不断。
  
  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的挂牌。洛阳这个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地处中原内陆的洛阳被历史性地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必将在洛阳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还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主题活动之一——2017智能制造论坛,论坛吸引了3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负责人和300余名国内外智能制造业精英参加。
  
  而据洛阳市产业转型攻坚推进会暨一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签订亿元以上项目104个,投资总额666.3亿元。地企合作联席会议签约合作项目(协议)89个,协议总金额281.7亿元。
  
  一座城,“以节促建”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城
  
  洛阳之美,美在牡丹,牡丹盛开,春色满城,生机盎然。
  
  大力倡导“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惠民”的理念,今年牡丹文化节前,有涉及道路、桥梁、街头绿化、路灯改造等的37项民生工程投用。
  
  这只是一朵花与一座城故事的缩影,每年牡丹文化节前,都要有一批城建项目完工投用,这些项目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不断改善着市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滨河南路牡丹桥至龙门大道段,是今年牡丹文化节前投用的一条市政道路。原先的这段路为公路标准,常年失修,路灯等配套设施缺乏,市民反映强烈。而随着主车道实现贯通,昔日的破旧路已成为历史。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城建之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的称赞。尤其是在今年除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外,“便民优先”“保通先行”“以节惠民”等一系列城建新理念也深得民心。
  
  轨道交通工程是洛阳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项目。作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首个获批建设的地铁工程——洛阳地铁工程,必将带动洛阳城市实现大提升。
  
  这种“修路先保通”的便民理念,也将被推广到今年开工建设的地铁1号线等项目中。洛阳市轨道公司董事长马朝信表示,地铁1号线施工期间,也将根据各站点周边环境,尽可能建设保通或绕行道路,原则上不低于原道路通行能力。
  
  一朵花在带给洛阳人民获得感的同时,更带来了自豪感、幸福感。
  
  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之城。当前,围绕这些,洛阳市正通过“一中心六组团”、百城提质、四河同治、全域绿化、碧水蓝天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实现宜居现代化城市建设蓝图。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千年帝都的牡丹花海,正引来城市建设的花海蝶变,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民乐业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呈现在洛阳人面前。
  
  一场变革,“三个转变”倒逼牡丹产业升级
  
  多年来,洛阳旅游业长期停留在低端的“赏花游”“观光游”上,文创、演艺、休闲等二次消费的“蛋糕”一直做不大,而伴随牡丹花开花落,洛阳园林人气潮涨潮退,颇有些“冰火两重天”的意味。
  
  以去年牡丹文化节为例,洛阳旅游收入达197.67亿元,然而纵观牡丹产业发展,全年产值也不过区区5亿多元。
  
  打破这一僵局,需要对牡丹产业给予强有力的刺激。换句话说,四项惠民举措的出台,释放出的是洛阳市委、市政府打破单一门票经济的制约,倒逼牡丹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全面的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提及四项惠民举措时,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强调关键是要倒逼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变,倒逼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型向全产业链转变,倒逼牡丹观赏园模式创新、服务提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倒逼”一词分量很重,背后深意耐人寻味。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晓辉说,入园门槛的降低,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洛赏花,带来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收入的增加,促使了牡丹观赏园等景区在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这就等于倒逼了牡丹文化节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据洛阳市旅发委提供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接待游客2493.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11%、13.07%。
  
  洛阳市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说,牡丹产业是一个综合体,纵向产业链包括对牡丹根、花、籽等的研发,横向产业链包括对系列牡丹纪念品等的开发。赏花惠民举措将带动市场消费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牡丹观赏及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系祖恩厚博士说,新形势对牡丹园盘活资源、提供更多特色多元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了洛阳园林游览从“看一季”向“看全年”转变,起到了促进洛阳市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换代的效果。
  
  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各牡丹园在搞好观赏牡丹种植培育、营造繁花似锦的自然美景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在园区设置更多的碑刻、雕塑、诗词、歌赋,为牡丹观赏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增强了可游览性。
  
  为留住过夜游客,4月1日,大型实景史诗剧《武则天》成功试演,一些牡丹园还推出了夜赏牡丹活动,让不少游客大呼“惊艳”。
  
  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国首家牡丹产业孵化器在洛阳成立。这家集牡丹生产、科技研究、信息流通、人才培育、市场推广等于一体的平台,将助推牡丹产业向更好、更快、更强发展。
  
  一朵花,带给一城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朵花,带火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城!一朵花,点亮一座城市更具国际范儿!
  
  也难怪在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上,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安德鲁·琼斯称赞:“洛阳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如今,牡丹文化节已过去,但花与城的故事,仍在洛阳迈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路上继续上演!我们坚信,在前行之路,牡丹花会更艳,风光也会更美!(洛阳观察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付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