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在政策上求突破:让创业人员感受到政府的诚意

2017-05-18 08:27:33|来源:大河报|编辑:万庆丽

    开栏的话

    河南外出务工人员正在由“孔雀东南飞”,转为“春暖雁归来”。如今,全省上下“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创业氛围渐趋浓厚,“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返乡创业经济在兴起的同时,带动效应也开始显现。今天起,大河报将通过探访全省返乡创业样本,为您讲述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们的返乡创业故事。

    从节后外出打工潮,到如今的返乡创业潮,越来越多的兰考人愿意留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目前,兰考县农民工返乡创业6821人,创办实体6145个,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形成了争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态势。

    故事1

    学会制作古筝,他回乡成立乐器公司

    返乡创业的兰考县徐场村村民徐平卫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自己的厂子能做得这么大。他制作的古筝不仅国内出名,还远销国外。

    徐平卫是一名手艺人,也曾是一名打工者。从2000年起,他与妻子在上海一家乐器工厂里打工,制作古筝这门传统的手艺在他手上很快熟稔。在外打工7年,有了资本积累,也掌握了古筝的拿手绝活,回乡创业的念头在徐平卫心头愈演愈烈。

    在回乡了解政策后,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大变样,路通到村里,政府帮助返乡务工人员创业,每天出入村子的大货车越来越多。看到政府给了这么多优惠政策,徐平卫下定决心回乡创业,成立乐器公司。

    兰考当地的泡桐透气、透音性能好,让徐平卫制作的古筝更有竞争力,很快,厂子打开销路,一笔笔订单飞向村子。这几年,他又做起了电商,在网上开了一家“琴行”,如今,销售的六成订单都来自网上。

    今年,他申请到了30万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无息贷款,再次扩大产能。“年产3000多台,利润40万,这在打工的时候想都不敢想。”徐平卫说,今年,他还打算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再建一个工厂。

    记者了解到,在兰考县徐场村,60%的村民都开有制作民族乐器的家庭作坊,剩下的40%村民也几乎都在村里给这些作坊打工。

    故事2

    90后“三剑客”大学毕业回乡创业

    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工,还是回乡“大干一场”?在兰考众创空间,三个“90后”大学生找到了答案。

    “从在大公司实习到自己当老板,就像梦一样。”23岁的赵新辉,大三在北京实习时,创业梦想开始膨胀。

    “给别人打工,感觉自己像一台机器,每天连轴转,机械化地完成任务。”实习了半年后,赵新辉开始焦虑,大学学习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实习的这家网络公司不能得到应用,每天在拼搏,内心却不充实。

    在回兰考老家跟高中同学聚会时,他发现,自己一直关注的光伏项目,两个好朋友也同样在关注。“三剑客”一碰头,当下就决定创办公司。赵新辉负责做设计,其他两名分别负责进出货和市场营销。

    “兰考众创空间是县政府扶持的,对我们这些创业人员不仅免房租,还能提供帮助和政策咨询服务,帮忙找项目,现在公司每个月能盈利2万多元,钱不多,但拿得踏实。”赵新辉说,每两个星期开一次会,传达新的政策,可以让他们随时调整公司定位。

    经验

    “要让创业人员感受到政府的诚意”

    “想让外出务工人员回家门口创业,就得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兰考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彦涛说,县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到了过节、麦收的返乡高峰期,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创业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兰考的变化。

    “要让他们感受到‘荣归故里’,以示范引领,让已经创业成功的案例来宣传、来带动。”王彦涛说,通过创业人员带动更多人就业,形成“雁群效应”。

    王彦涛说,通过调研发现,返乡创业的基本都曾是业务骨干、管理人员,他们的能力强,政府对其进行创业引导,兰考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一站式、保姆式”创业服务体系。

    据了解,兰考县还在政策上求突破,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深入开展。兰考县政府设立返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为每年500万元;同时加大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在财政资金、税收、普惠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兰考县农民工返乡创业6821人,创办实体6145个,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记者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