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炳伟:“文化+”成激活开封复兴的新密码

2017-05-09 09:14:38|来源:大河报|编辑:万庆丽

 【原创精选+摘要】吉炳伟:“文化+”成激活开封复兴的新密码

   开封城处处流淌古韵,这是大宋御河畔的七盛角。

  【原创精选+摘要】吉炳伟:“文化+”成激活开封复兴的新密码

   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

  核心提示|一城宋韵,八朝开封。曾经有过辉煌和荣耀,也有过没落和迷惘,但沉淀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却不曾退却,一朝激活,势不可挡。从一人到一景,由一景探一城,人在景中行,景在城中绘。

  复兴,源自一座古都的觉醒。那么,唤醒这座城市的力量是什么?5月7日,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工业与文化双轮驱动、互联网+与文化+“双+”战略、老城与新城双城融合,“三双战略”引领开封崛起。其中,文化+是由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为激活八朝古都复兴的崭新密码。

  复兴

  一人一景一城,古城内,遇知音

  82岁的王素花,绣了一辈子汴绣。

  汴绣,古都开封的一张名片,中国五大名绣之一。

  58年前,王素花带领刺绣车间的一帮姐妹们,首次将名画《清明上河图》搬上绣缎,名动一时。

  58年间,一针一线在王素花手中穿梭,绣出北宋风韵。

  58年间,汴绣的发展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沉浮,曾一度低迷,如今再遇知音,在大宋御河畔七盛角建起了博物馆。

  一口地道开封话,一双纤细灵巧手,82岁的王素花说,自己还能绣。她的孙女学成归来,继承了奶奶的事业,汴绣正在焕发新的生命。

  离开王素花汴绣博物馆,顺着御河一路向南,你可以走陆路,一步一景,也可以坐游船,桨声欸乃。2公里长的御河道上,11座桥梁、5大景观园,步移景换。这里正是宋都古城复兴工程中建业东京梦华项目的精华所在。

  到了御河这端,是隐藏着众多美食的万膳街。寻一家古色古香的美食城进去,台子上,老艺人正咿咿呀呀唱着。随便找一桌坐下,万芳春的藕粉汤圆、王馍头的鸡蛋灌饼、京都老蔡记的蒸饺……各种开封老字号端上桌,此外,还有商丘的甏肉、安阳的煎灌肠、中牟的铁锅蛋、洛阳的涮牛肚,18地市传统美食一桌“烩”。这吃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活态文化。

  以大宋御河为基点,飞离地面500米鸟瞰,从一景到一城,你会看到一幅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沿着御河,分布着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碑林、天波杨府、龙亭公园、宋都御街、山陕甘会馆、大相国寺、鼓楼广场、包公祠、开封府、延庆观等一系列景观,亭台楼阁,桃红柳绿,每一处都活色生香、生机勃勃。如果曾经有过对开封何时“开封”的追问,有过对这座千年帝都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感慨,那么今天的开封,不由让人赞叹:一城宋韵,八朝繁华!

  嬗变

  从开封之问到开封之叹再到开封之变

  复兴,源自一座古都的觉醒。那么,唤醒这座城市的力量是什么?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为大河报记者解读背后的密码。

  “开封之于河南,正如河南之于中国。”吉炳伟介绍,开封,古称启封,始建于春秋郑庄公时期,以“开拓封疆”之意命名。4100多年建城史,八朝古都,特别是168年的北宋王朝建都史,为开封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19处2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47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4个省级非遗项目、190个市级非遗项目。

  为了激活城市文化基因、让厚重的历史遗产转变成活态资源,2015年年初,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其目标不再局限于做好文化,而是促使文化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产业做成产业文化,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开封文化”向“文化开封”的转变。

  “一城宋韵,八朝开封”,这是开封近日来在央视,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宣言。开封将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宋文化为主题,文商旅融合为重点,把开封“宋文化”打造成与北京明清文化、西安汉唐文化“三足鼎立”的历史文化品牌。

  从开封之问、开封之叹,到开封之变,吉炳伟对开封二字有新解。他说:“开,就是开放和创新。开封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开放,加大创新力度。封,是传承和坚守,即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今天的开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究其原因,吉炳伟说,开封的开放首先是人的思想的开放。这些年,开封人不再陶醉于历史上的辉煌与骄傲,开始用开放的心态审视自己,看待别人,并且开始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别人,取长补短。

  叠加

  “文化+”背后的无限可能

  在开放、包容的大背景下,开封提出的“文化+”就有了无限可能。开封市出台的“文化+”行动计划,一口气列举了10个专项行动,老城有新解,尤胜老壶装新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化+旅游,这是我们的重点。”吉炳伟说,一个“+”的背后,是对于景区文化内涵的深挖。

  “文化+城建”专项行动,以“外在古典、内在时尚”为核心理念,加强“新宋风”城市建筑风格研究,加快建设“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与文化保护相结合、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

  “文化+会展”专项行动,整合现有的会展资源,鼓励支持以协会牵头的国际性会展、以博物馆为主的文化展示等活动;自主培育新的会展活动,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让会展为城市带来“聚宝盆”效应;

  “文化+工艺设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优势,着力培育书店街、宋都御街、南京巷、珠玑巷、七盛角等特色文化工艺品街区,逐步形成中原书画、工艺品集散地和展销中心;

  “文化+餐饮”专项行动,创立“宋都”特色饮食品牌,研究开发北宋宫廷御菜,大力支持菊花宴等系列特色饮食的开发,扶持“第一楼”“又一新”“稻香居”等老字号名店连锁经营、发展壮大,建设扶持一批精品美食街和食坊。

  …………

  吉炳伟介绍,每一个专项行动,目前都已初具细化方案,“文化+”未来将会持续发力。

  规划

  “三双”战略协同,引领开封崛起

  开封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业与文化双轮驱动、互联网+与文化+“双+”战略、老城与新城双城融合的“三双”战略,是引领开封崛起的整体蓝图。

  吉炳伟介绍,对开封而言,工业与文化旅游业两个产业都要抓,没有工业就没有财力支撑,文化旅游业发展缺乏原动力;没有文化产业,老城风格出不来,一座城市就失去了特色。为此,开封提出第一个双,双轮驱动,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并驾齐驱。着力培育新动能,近两年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启源先进光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高端科技合作项目应声落地,一批新的产业“引爆点”加速生成。

  “第二个双,是‘双+’战略。”吉炳伟说,“文化+”叫得响亮的同时,开封也抢抓“互联网+”机遇,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推进“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契机,开封着力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古都掀起双创浪潮。

  古今文明交相辉映,老城新城各展风采。吉炳伟介绍,老城和新城“双城”融合是第三个双,古城以老城改造为突破口,以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打造一个古色古香具有特别风韵的老城;新区以自贸区为突破口,扩大新区对外开放,加快郑汴一体化的步伐。

  “三双”战略,效果咋样?外地人的评价最有参考价值,他们说,开封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开封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大家对开封的评价越来越好。(记者 王鲁峰 段伟朵 周斌 文 洪波 摄影)